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17章 粮食危机(1/2)

第二天清晨,朱由检在一千轻骑兵和五百皇城警卫团战士的保护下,离开昨夜的宿营地继续东行。?? 马千雪也与他同行,这次既不骑马也不步行,而是改乘雪橇。

其实雪橇在中国古已有之,比如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提到:“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这“凌床”,其实就是雪橇,只不过名字不同罢了。

但是中国古代的疆域大部分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既罕有被冰雪覆盖甚深的情况,小农经济的大背景下,也没有出行的必要。因此雪橇虽然早就被明出来,但更多的是做为富户和孩童娱乐之用,并未投入到实际生产中。

但现在满清盘踞于东北地区,那里一年中可是有将近半年都是严寒天气,茫茫雪原是常态。要想彻底平复辽东,就少不了在冰雪上行动。而与习惯了严寒气候的满清骑兵相比,明军在冰雪上的机动能力明显差得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由检早就命军工厂的工匠们制作了一批雪橇。这东西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块方型大木板,底部钉上两片又长又细的滑板,前面再系几根绳子。用钉了防滑马掌的骡马拖动绳子,就可以拽着雪橇前行。前进的道路已经提前派人反复压实,形成了一条既坚硬又光滑的雪道,雪橇拖起来的度相当快,即使是重达千斤的元戎炮也没问题。

马千雪与朱由检同乘一架雪橇,这也算是朱由检对这位彝族女将的特殊礼遇。眼见两边的景物飞快地后退,马千雪兴奋至极,一路欢声笑语不断。

可是朱由检却没她这么好心情,他这几天以来一直都是忧心忡忡,只不过在众人面前不愿意显露出来。

满清入寇造成了京畿地区财产的极大损失,其他东西还好说,惟独这粮食,却是万分紧要。八旗主力退出关外后,朱由检一方面命户部从南方急运粮食到京师,一方面组织百姓抢收秋粮,当然最主要的是还是动用战略储备,平抑京师粮价,保证市场供应,对难民还要无偿提供。

可是战略储备毕竟是有限的,一场罕见的大雪又彻底破坏了朱由检的计划。秋粮根本没收上来多少,南方的粮食更加运不过来,甚至连重新播种都不可能了。而且镶白旗仍然盘踞在关内,军事行动消耗的粮草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而任凭这样消耗下去,最多到明年二三月份,战略储备就会消耗殆尽。那时正值“青黄不接”,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规模的饥馑。

所以朱由检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启动了“战时**”。具体的措施有两条,一是在难民和工人中实行配给制,除了孩童、老人和体弱者外,每天一律只供应早、晚两餐。京师的所有米店也实行限制销售,每天只限价销售固定的数额,而且每人只限购三斤。

另一条则是对粮食实行统筹。具体的做法一是封存户部、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天津卫等地的所有官府粮库,实行统一调拨。二是对粮商和囤积了大量粮食的富户,动员他们借出一部分存粮给官府。如果动员无效,那就采取强制措施,由锦衣卫出面入府“借粮”,说白了就是强行拉走。

配给制还好说,因为以工人和难民为主的广大底层百姓,是典型的弱势群体,若是换在以前,天灾**赶到一起,谁还管他们的死活,早不知有多少人冻饿而死了。现在虽然是一日两餐,但好歹能保证供应,不至于饿死,绝大多数明事理的人都此感恩戴德。

为了让老百姓更能理解和接受配给制,朱由检以身作则,下诏昭告天下:从即日起,他自己也同样一日两餐,直到京师粮食危机缓解为止。

后宫嫔妃和宫女也纷纷响应,皇后蕊儿、德妃包玉怜、骊妃朱存棋、圆妃陈圆圆,及宫中七处的所有女官、宫女一律改为一日两餐。本来令妃戚美凤也要减餐,蕊儿以她还须哺育小皇子朱慈照为由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