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4章 晋级千万富翁!(1/2)

每一次折腾,李均就会赚一笔不菲的钞票。

李均现在特别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绝不只是自己财富数字的增加,而是亲手让梦想的光芒照进现实的过程,当梦想中那炫目的光芒驱散现实的阴云与黑暗时,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1988年11月。

一眨眼离李均开学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这段时间发生了几件大事。

比如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

再比如华夏开始清理整顿公司,严禁使用童工,严禁退休干部经商办企业。

还比如华夏开始实行股份制企业,东北沈扬汽车工业公司改组为沈扬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家大陆实行的股份制企业,首次向社会发行股票,这之后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华夏就有了6000多家股份公司。

整个华夏都在逐步地有序地试错地进行着它的商业改革。

而李均一直带着人奔波于温洲,燕京,莫斯科三地。

物价闯关撤销之后,物价逐渐回归,但是有些物价还并没有降价下来,比如皮夹克,仍旧是百元的价格。

1988年11月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李妈的小超市低调地开张了,吃进去李均二十万的投资。

李妈真为儿子骄傲,是儿子给了自己一番事业,真没有想到儿子有头脑,抄底了国库券,赚了八十万。

李妈刚开始的时候是很不安,但是了解了一些报纸上关于别人用国库券投机赚钱的时候。

什么沪海的杨百万,管什么的,那些人登报纸了都没事,李妈用那钱也就没有不安了。

她先前真是担心儿子在外面倒腾国库券是做了见不得光的事情。

李妈也是咬紧了牙关不和李爸说,因为儿子的钱是投机倒把来的,他父亲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投机倒把的事情。

另外她感觉儿子真的厉害,她和孩子他爸操劳了大半辈子,那也是拿不出几万块钱来,儿子赚的那个钱,感觉是他们一辈子也不能想象的钱。

李妈现在的超市因为规模不大,无法从厂家进价足够数量的货,只有后面规模做起来了,才能从厂家那里拿到最低价。

那也是未来大型超市比如沃尔玛的优势,从厂家直接提货,中间就会少去很多的中间商环节,而少了那些中间商,自自然就少几道利益手续。

那样,超市的价格,自然比外面的价格更加的低廉。

由于李妈的超市暂时还无法解决渠道问题,所以只能跟如今的百货差不多。

不过这个百货的布局是超市的布局。

生意自然是比百货公司要好,因为超市的选购更加地方便。

大舅的打火机厂也筹建成功。

只不过规模现在还比较小,李均觉得适合的时候助力大舅做大。

……

“老板,这是最后一批运到沪海的皮夹克了!”

“三万件皮夹克这就要卖完了,那接下来出手羽绒服。”

3国际列车上。

李均一行人已经是熟路了。

最后一批皮夹克运往莫斯科。

这时候史大逵则是去温洲将抄底物价闯关的羽绒服运往燕京,招聘了不少人,这一次他们也武装了一下,现在车匪路霸猖獗,这以后运货都是运货加运一大批人押车。

而前往莫斯科的李均这一次不仅是运送皮夹克过来,还是看看莫斯科的情况,摊位后面大量卖羽绒服,摊位数要不要加,贸易市场的建立,鲍尔还有最后几道手续,到底能不能办下来,勃克负责的公寓和仓库装修怎么样了。

联盟苏面临解体,哪怕是鲍尔有着以前的人脉资源,但是联盟苏现在政府部门办事的效率真是不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