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风暴 (十 下)(2/4)

、许家是同一棵树上的杈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那是自然,至少大伙现在的钱袋子比原来有保障。碧娘放心,我们几个老家伙虽然上不了前线,对付个无赖书生还不在话下!”几个老将军齐声答应。

许夫人陈述的是大伙都知道的一个事实,如今,非但由兴宋军演化而来的警备军与大都督府和破虏军唇齿相依,许家、陈家的所有财富和荣耀,都依赖与新政而生存。如果没有文天祥对工商行业的鼓励政策,没有大都督倾力达成的《临时约法》,光凭那些收回的土地,陈、许两家绝对不会这么快恢复起元气来。即便依靠出租土地积累起一部分财富,也绝对不敢像现在一样大张旗鼓地向各个行业进军。

在新政实施之前,朝廷一句话,就可以剥夺百姓家的一切。所以,即便富可敌国,也要藏着、掖着,唯恐被人看见。而现在,陈、许两族的财富足够买下半个泉州,众人却可以扬眉吐气地跟人去炫耀。因为这些钱都是从正经渠道赚来的,花起来心安理得。

“如果不是碍着那个《约法》,大伙现在就可以把陈宜中等人全部关起来!”,有人悻悻然说道。抱怨归抱怨,该做的准备还得做。本着不放过任何疏漏的原则,警备军众将把沿途和泉州城内的防卫又重新梳理了一遍。越梳理,越觉得陈宜中不会有什么机会。如果能取得6秀夫、张世杰、邓光荐这些元老的支持,陈宜中还勉强能在庭议时给文天祥制造一些麻烦,而现在的情况是,6秀夫闭门谢客、张世杰称病去惠安疗养,邓光荐回到泉州后,就策马奔着福州而去。光凭着陈宜中和皇族里的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角色,连让文天祥烦心的资格都不够,更甭说动什么逼位事件了。

日子在紧张和忙碌中一天天过去,直到文天祥和他的护卫走到了德化,泉州城依然没显出什么异样来。与平日唯一不同的就是,临街的百姓都擦干净了门窗,把街道清理得更干净,以此来向大都督府表示他们出自内心的谢意。一些有头脸的商人、百姓们推举而出的区长、里正,还有因伤退役的老兵,则自组织起了欢迎队伍,希望能在文大人入城时,靠在近处看一看这位东南百姓的救命恩人。

报纸上关于文碧是卖国求荣奸佞,文天祥是曹操、董卓的骂战还在继续,但起反文浪潮的一方显然已经招架不住,被拥戴文天祥的书生、大儒们用一个又一个事实打得节节败退。

留守行朝的官员队伍也悄悄生了变化,一些平素跟皇族和陈宜中走得近的落魄官吏和沽名钓誉之徒见陈宜中纠集起来的人实在太少,悄悄地改变了自己的阵营。就连对“皇帝还政”叫喊声最大赵氏皇族内部,也有大批人成群结队来到吏部尚书赵时俊家里,以截然相反的语气向大都督府表示了善意。

一切都在向有利方向展,夏末秋初的天公也作美,接连几天的雷霆暴雨终于有了片刻停歇,乌云虽然没有散去,但已经有阳光从乌云缝隙中照射下来。流瀑般,给房屋、树木添上缕缕金边,将雨后江山装点的分外美丽。

“也许是我因为关心而过于紧张了!”许夫人不由自主地想。这个想法让她感到很惭愧,脸上不知不觉间就带出几分羞涩来。

在文天祥即将到达泉州的前一个晚上,她的保国夫人府来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客人,大宋皇后杨氏亲自前来拜访她,商量加强明日街道两旁防卫的事。

很少过问政务的杨皇后脸色很憔悴,在她眼睛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母亲对孩子命运的担忧。

“文丞相不该来泉州的,不该来的!”刚摒退左右,杨太后就如溺水人抓住一根稻草般抓住许夫人的手,哽咽着说道。

“怎么了,太后陛下。您尽管慢慢说,无论生什么事情,我来替您安排!”许夫人刚刚平复的心情立刻紧张起来,握紧杨太后的手追问。

眼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