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轮回 (四)(3/5)

,把解决事情的主动权交给了6秀夫和邓光荐以及行朝所有大臣。

“还等着什么,进宫面圣吧,大伙没听见文大人刚才那句话么?”楞了半晌,邓光荐长叹一声,幽幽说道。

“哪句?”吏部尚书赵时俊艰难地问。论派系,他属于大都督一派,如果刚才刺客得手,纵然有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他亦难免在几日后被清算。如今大都督府轻易控制了局势,杀死了所有刺客,展示了实力后离开。这种行为却让赵时俊感到自己的位置愈尴尬,行刺事件一结束,本来态度模糊的他势必在皇族和新政之间要做一个选择,无论选择哪一方,今后都要面临良心的煎熬。

“破虏军的刀口不会冲着自己人,万岁是不是自己人,得万岁自己决定!”邓光荐长叹着说道,策马向前,孤独的身影一下子被日光拉得老长,老长。

阳光将破虏军将士的铠甲照得烨烨生辉。走在将士们中间,曾寰、刘子俊、杜规等人耷拉着脑袋,提不起半分精神。他们身后,王石、张万安等将领议论着刚才的惊心动魄一幕,不断为自己人的胜利出一**欢呼。而这些平素熟悉的欢呼却好像不再属于刘子俊等,热闹属于别人的,与他们几个无关。

“宪章、子俊、子矩,你们几个怎么了,哪道本都督平安脱险,你们不高兴么?”细心的文天祥很快觉察了出了几个主要幕僚的情绪不高,低声问道。

事情已经解决大半,但他亦高兴不起来。在邓光荐等人面前他需要掩饰自己的郁闷,在自己的心腹面前,所有的掩饰都是徒劳。

文天祥知道此刻曾寰几个心里恐怕懊悔远远少于抱怨,如果换了自己在他们的位置,自己心里也会对主帅极度不满。放着唾手可得的黄袍不去拣,放着沸腾的民心不去用,反而在关键时刻连退数步,还用“诡计”约束着属下一起退却。如果大伙不是从死人堆里一块爬出来的交情,文天祥估计刘子俊等人早已不告而别。

果然,他的话音刚落,曾寰就抬起头,朗声说道:“属下举止莽撞,险些坏了大都督的一世英名。细想起来羞愧万分,所以愿交出参谋长一职……”

“是啊,打了这么多年仗,我家中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丞相身边贤才众多,某无德无能,不敢再尸位素餐,请丞相允我回乡祭祖!”不待曾寰说完,刘子俊上前补充道。今天生的事情极大打击了他的自信,让他感到前途渺茫,同时也对文天祥感到十分的不信任。

“如果丞相早就不满意我等的企图,何不及时制止。我等纵使心里不愿,亦不会违抗丞相之令。想我等追随丞相这么多年,难道丞相还信不过我等忠心么?”杜规垂着厚厚的肉眼皮,蔫蔫地抱怨道。他本想送恩人一个大礼,谁料到大礼没出手之前,就被人家堵在了门外。这事情如果传出去,将来在同僚面前,自己的脸还往哪里搁?

文天祥哑然,一时间,他不知道怎样回答几个幕僚的话。如果他还是原来那个忠贞不二的文天祥,就不会有这次泉州之行。无论多么不情愿,他亦会将军权和治政之权交给赵昺,然后带着一直兵马北征,以全军覆没的命运保全自己的忠义之名。如果文忠的灵魂完全占据了他的身体,他会在消灭刺客之后毅然宣布起义,血洗整个行朝,用血和火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因为在文忠的信条里,对于敌人就要像冬天一样冷酷无情。

然而,此刻的他既不是文天祥,亦不是文忠。既做不到文天祥那样忠义也做不到文忠那样绝决。并且他还从文忠的记忆里知道了历史上那一个个轮回是如何开始。也无法用众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向刘子俊等人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方才,冥冥中有一只手,推着他做了。做过后,却又不得不面对所有无奈。

刘子俊等人必须要受到惩处,否则,大都督府就无法防止其他人再冒类似的险,也无法阻挡别有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