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光明之城 (二 下)(2/4)

北方那些蛮族换牛羊和战马。

虽然手弩的射程只有三十步,远远小于目前提供给苏家和方家的破虏弓。但这种举动却无疑在向世人表明,破虏军与朝廷之间的距离,已经越行越远。

何况,在不肯供应朝廷火炮的同时,丞相府却以充足的火炮,武装了方家海盗。

朝廷为了大局,忍下这口窝囊气。还是愤而下旨叱责,逼破虏军与朝廷决裂,几个月内,必然见分晓了。

诸侯各怀心思,未必肯顾全抗元大局。6秀夫是忠直之臣,但眼下破虏军对朝廷如此搪塞,越是忠正之臣,则越容易作出极端反应。至于张世杰,在苏醒眼里,他是一员有骨气的大将,却不是一个有心胸的宰执。

选择追随文天祥,到底是对还是错。每天在内心深处,苏醒无数次质问自己。破虏军的越来越强大的实力,让他不得不下定决心追随。而文天祥越来越反常的举动,让他越来越后悔自己的决定。

大宋朝需要一个有远见的宰相,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可这样的宰相,行朝显然没有。见了父亲的落寞的神色,苏刚的情绪也多少受了些感染。早一天得到火炮,则意味着苏家的护航舰队可以早一天驰骋大洋。但目前供货的主动权在破虏军手里,方家为了这几十门火炮,付出的代价苏刚也清楚,自己的家族关键时刻退缩,实在怪不得别人抢了先机。

陪着父亲叹了口气,苏刚从口袋中掏出一把小巧的钢弩说道:“其实,文丞相肯把这么大一批货委托给咱们,说明他心里还很看重咱家的海上实力。这种弩我用了几次,多少也找到了一些敲门,虽然不如咱们用的那种破虏弓射程远,装填起来也颇废时候,但稳定性相当好,单手在小船上击,丝毫不受风浪颠簸的影响!”

“你是说,这批弩,是文丞相特意打造来,用于实战的。而不是故意误导那些蛮族的劣货?”听到儿子的分析,苏醒若有所思的问了一句。

关于是否支持大宋行朝的问题,让苏家和破虏军的合作,出现了些裂痕。而作为家主,苏醒把这些裂痕看得很重,久而久之,一些猜疑和隔阂越来越深,看问题反而不像头脑简单的儿子这样乐观。

如果真的像儿子说得那样,攻打泉州,和联络北方蛮族,就成了两个分量差不多的任务。苏家在文天祥眼中的分量,就不会低于方家太多。

苏刚慢慢地绞动弩弦,将两支短短的弩箭添到了弩槽中。单手擎起弩臂,将弩身指向了半空盘旋的白鸥。

“崩、崩”两声连续的脆响,弩箭一前一后飞出,两只绕帆而飞的海鸥应声而落。一边珍惜擦拭着手弩,苏刚一边向父亲解释:“这不是劣货。我听人说,骑马好比驾船,颠簸起来一样厉害。如果骑兵配上了这种短弩,两军向交时突然从腰中拔出来…….”

那绝对是一面倒的屠杀。苏醒愣了愣,眼光刷地一亮,仿佛看见了北方传说中的草原上,两队打着不同旗号的蒙古人,挥舞着马刀迅靠近。突然,一队蒙古人从腰间拔出了短弩,在战马即将与敌手相撞交的刹那,把弩射将出去。

好毒一条计!恍然大悟的苏醒额头上一下子冒出了汗。蒙古人内部争斗不断,这对常年在南北港口之间奔走的海商们来说,不是什么秘密。前几年草原上战乱忽起,支持鞑子头儿忽必烈的,和支持他弟弟的蒙古部族大打出手,最后,全凭麾下汉军和探马赤军的力量,忽必烈才把各部族的反抗压了下去。

如果此刻,那些被镇压的部族,拿着文天祥供应的武器,死灰复燃。忽必烈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威胁。即使那些叛乱者不能把忽必烈从皇位上来下来,至少有一大半的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将不得不长期驻扎到草原上。这对于越打实力越强得破虏军来说,是个难得的可乘之机。

忽必烈夺取汗位的全部凭借,就是他完成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