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1章 躁动(2/3)

强烈的对比,让皇帝省心又让他欢喜和欣慰。

离了宫,梁王与赵王便命人将这本被皇帝赐了名的书拿去刻印,并准备让他们的名字被更多的人所知道。

皇帝乐呵过来了,忽然问刘效:「没人帮他们吗?」要知道太子、齐王身边时时刻刻都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编撰书籍这种事情自然也会有人代劳。可梁王跟赵王虽然不可能真的凭一己之力完成,总会有人帮忙查缺补漏的,但是在皇帝的眼里,那都不算什么。

刘效明白皇帝的意思,他仔细回忆了一下书上的内容,忽然想起了那字迹分明就是原竟的!皇帝对原竟的字迹该是很清楚的才是,怎么此时会糊涂了?不,或许是皇帝看出来了,他只是在假装不知道?!

可是原竟为何会如此大意亲自下笔而让人看出了破绽来?

「这个小子……」皇帝忽然一声笑,笑容中带着一丝无奈又带着一丝凉寒。

「皇上?」刘效假装听不懂皇帝的话,毕竟聪明人哪怕猜到了皇帝的心思也不该明说出来。

「朕的四个能担重任的儿子都跟她脱不了关系,你说她到底要做些什么呢?」

「皇上说的是谁呢?」刘效问道。

皇帝笑了笑,又因心肺的不舒适而猛地咳嗽了起来。刘效连忙替他抚背,又让人端药来。皇帝缓过劲来了,才自答道:「若不是想左右逢源,便是别有用心。」

原竟在国子监训导生徒时突然打了一个喷嚏,众多生徒想笑话她,可又碍于身份而不能笑。他们憋着笑的模样落在原竟的眼里,她瞪了他们一眼,道:「可还想岁考业成?」

一年一次的岁考若是被原竟判为不通,那他们这些年来在国子监所学就算是白费了。众生徒皆笑不出来了,纷纷正襟危坐,认真听训导。

散值后,原竟正要回府,却见梁王府的右长史亲自带着请贴来找她与骆棋琅等人参加两位王爷将要举办的《济民图志》问世的文会。邀请的除了他们,还有各才华出众以及颇具声望之人,可只有他们是让右长史亲自送来的。

右长史恳切地希望他们都能到场,骆棋琅便觉得奇怪:若说两位王爷的目标是得到皇帝的青睐那就请原竟便好了,他们骆家可是低调了许多的,怎么也会如此被两位王爷看重?

「这两位也忍不住要出手了吗?」骆棋琅低声道,也只有站在他身边的原竟听得清楚。

「骆司业要参加?」原竟问道。

「祖母要过六十大寿,怕是到不了的。」骆棋琅说道,打算改日亲自上门退还请贴免得让两位王爷觉得他轻视他们。

「老夫人要过大寿,棋琅怎的不早些说,我好备好贺礼。现在备也还来得及,不知老夫人喜欢什么呢?」原竟自来熟了起来。

骆棋琅瞥了她一眼,道:「祖母虽大寿,可也不打算大肆操办,并不打算宴请外人。」

原竟只当没听见,兀自地琢磨着送些什么好。

梁王与赵王办文会所邀请的人也有太子与齐王门下的才子,太子一听两个现在有胆子跟自己作对的弟弟要办什么文会,登时便气呼呼地下令:「都不许过去,我看他们还办什么文会!」

冯应闻言连忙道:「殿下又忘了皇上最不喜什么了吗?」

「父皇最不喜看见我们兄弟阋墙。」太子撇撇嘴,认命一般,「去,你们不仅要去,本宫也会去!本宫倒要看看他们编出了什么书这么值得大肆宣扬的。」

梁王、赵王所邀请之人甚多,在京城引起了一阵小轰动。而早在皇帝为《济民图志》赐名后,两位王爷便命人印拓了出来,不少书斋都有贩卖的。

许多人都是冲着他们的身份去买的,可看了之后不少秀才、举人对此书的内容都有些不以为然:「士农工商,怎么两位王爷不出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