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惊恐的京师(1/2)

李憬的信号塔,每隔不超过40里一个,正好可以用望远镜看到具体的信号。晴朗天气用支架表示信号。夜间和阴天用电石灯加红色灯罩,活动百叶窗的方式表示信号。

得益于高倍的大型望远镜,传输速度一小时三百公里。从京师到大沽口的这条线十五个信号塔目前已经建设完毕。信息从京城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传到大沽口。从京师经过通州直线向东途径滦州到秦皇岛港、榆关然后出关向北宁远卫、中屯卫、沿海岸线到营口的六百公里线路正在建设中。这条线路30多座信号塔只需两小时就能传递消息到营口。不过锦州到营口这段不安全,会暴露在建奴的攻击之下。

这种通信方式是法国工程师查佩于18世纪末根据烽火通信的视觉原理发明制造的。他主持建立了巴黎至里尔之间230多公里、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不同的信息。在一次法国与奥地利作战中,信号系统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把消息传到了巴黎。以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及俄国等也先后建立了这种天下系统。李憬只是照搬而已。

大沽口和秦皇岛到营口信息传递主要靠新建造的小型飞剪船,时速20公里,如果战时锦州被围,宁远卫被围,就从秦皇岛走海路。

本来按计划还要建设附属的客栈,李憬打算直接建成微型棱堡城堡式客栈。但这个需要时间,只能招募人手慢慢修建,为了赶进度信号塔是木头搭建的,就是圆木直接用铆钉铆接。下边的客栈和马圈也都是木头铆接框架,外壁钉上板皮抹上粘土先做个样子,吃饭的地方搭建竹棚子。肯定用不了几年。反正因陋就简先把这线路建起来再说。即能方便往来的客商,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物流基地。也不指望赚钱。

倭寇入侵的消息传到京师,顿时全城陷入恐慌之中,大明承平日久,除了土木堡和严嵩那时候已经很久没有外敌打进京城附近了。

皇帝也不忙他的木工活了,接连召见大臣,询问情况。内阁已经准备从蓟镇和大同、保定府调兵了。京城也城门关闭,如临大敌。

交易所里,来京主持相关事物的老吴,看着再次暴跌的布市,叹了口气,公子走时交待,价格不得高于正常布价的一半,如果跌的多,就动用基金买入护盘,不要崩盘。如果崩盘,交易所倒闭,公子的心血就白费了。如果价格超过一半就出货打压。

李三才手里的布跌了三分之二,但还值一百万两银子,如果及时变卖,再加上家里的不动产,差不多能还得上。但是,显然阉党没有给他这个时间。很快就事发下狱。

李三才算是完了,三百万的军费不知去向,惊动了皇帝。文官调查的结果是户部的主事王之藻和兵部的主事陈聚仁私自把钱借给李三才,结果被倭寇抢走。至于哄抬布匹价格的事提也没提,经内阁廷议,李三才下狱论罪,抄没家产赔偿,李家的三十万亩土地能值百万两银子,加上在京城和运河沿线各大城市的商铺、客栈、地产,部分投资苏州的工坊股份,还能查抄出八十万两。

皇帝虽然愤怒,李三才居然这么有钱,他还不知道李憬抢走了上千万两的财物,还烧毁了债条。文官集体言之凿凿,也没有办法继续追查。最后不了了之。

至于百万匹布匹,下落不明。李三才等数十人被锦衣卫逮捕下狱后,一群神秘人接管了东八里庄仓库,运走了布匹。至于这些布匹最终是去了蒙古还是建州就没有人知道了。

前面大街,便宜坊总店新买的三层楼,简单装修后新开业,李憬只是把墙壁粉刷一新,铺上橡木地板,顶棚装上电石灯玻璃仿水晶吊灯。透雕的窗户内侧装上平板玻璃。一楼散座、二楼屏风隔断的雅座,三楼实体墙砌筑的私密包间。

三楼最大的一个包间装有二十人的大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