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章 帆船的演进史(1/2)

经过一天的航行,尽管走之字形路线,迎着东北方吹向海洋的季风,穿的速度适中保持在五节还多,大概世俗10公里。到天黑时已经走了150公里左右。这个时代航海一般都会沿着海岸不远处航行,除非特别熟悉的航线才会在大海中心穿行。

天黑后李憬本来打算早点上床睡觉,打开书桌上面的小窗子,本来准备透透空气,结果发现外面非常昏暗,看不到星星和月亮。下面的海浪也明显有些加大的趋势。李憬感觉天气似乎要有变化,不放心甲板上的情况于是拿出油布雨衣,走出舱室来到甲板上。

这批油布雨衣是后世的式样,带着兜帽,使用铜扣子。船上人人都有,刚发下时,水手们都欢声雷动,浪大时弄一身水是在正常不过了,冬季又冷由湿,非常遭罪,这套雨衣虽然包裹了全身大部分,但小腿和赤脚一样会湿,但是身上的衣服是干的,就会很暖和,李憬考虑以后橡胶研制出来给大家配上橡胶防滑靴子,这样即使在寒带行船也不会冻伤了。

李憬来到全船的最高处的驾驶台,看到张老大正紧张的指挥舵手和其他人员航行。看到李憬上来了,急忙说道:“大少爷,您怎么上来了,马上要起风暴了,上面不安全。您还是回舱里去吧”。

“没事,我这次出来就是体验航海的,给我系上安全绳,今晚我和你们一起。”

众人虽然都没说话,但是看向李憬的眼神都热切了起来。一个可以和他们同甘共苦的首领才是深受爱戴的首领。张老大见李憬坚持,也没有反对,和李憬一起指挥了起来。

李憬看到舵手在大浪中把舵非常吃力,就问张老大“你见过佛朗机人船上的舵轮没有,舵轮要比这种老式手把舵省力和方便的多“

“倒是见过,也知道原理,可咱们大明的船厂大多数不采用,所以咱们大明的船用的还是老式舵。“

“这个我有图纸,这次从南京回来,可以把家里的船都改成舵轮形式的。另外我会投资在船厂建造两种类型的新船各一艘。一种偏向于高航速、吃水浅、低载重能力,长宽比要超过八,甚至九。大小按照排水量吨来计算,不再使用现在的料来计算,现在的料计算太麻烦,料是一个变量,装载不同的东西数值不是恒定的,而且造船业用料来计算,不能真实反映大小。

我建议以后用吨来表示。这艘船我准备排水量放大到300吨。补给载重50吨。商业载货100吨,吃水控制在2.5米,这样就可以航行于全国大部分具备通航条件的内河,即使川江重庆至武昌航段,最浅处枯水期也有2.8米,也就是我们目前使用的尺来计算约等于九尺多一点。”

张老大问道:“少爷你是想造佛朗机人的大帆船吗”

李憬有些意外,“你懂佛朗机人的大帆船,了解多少”

“我年轻时是福建人,到南洋谋生了十几年,去过巴达维亚(印尼雅加达)、满刺加(新加坡)、在吕宋也待了些年。我在巴达维亚船厂干过八年活。跟着一个红毛人师傅学习过修理帆船。对西方的帆船了解一些。”

“你知道地中海吗,地中海上最早使用的帆船叫什么吗”

“我记得当年,我的师傅和我讲过,是一种叫“巴尔卡”的木帆船。用一些低级木料造的小帆船,大多只作为沿海的渔船。随着大食人航海技术的引进,葡萄牙佛朗机人对这种帆船进行了改良。”

“当时,大食人的航海技术远比欧洲先进,他们的船只使用一种优于传统四角横帆的船帆,那是一种三角斜帆,我在巴达维亚见过。也就是佛朗机人所说的拉丁帆。和少爷你发明的纵帆有点像。”

“在航行上,我听说这种帆能更好的利用风力,葡萄牙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有着两桅的小型快速帆船,好像叫做维尔船。对是叫做卡拉维尔船。我师傅说这种船出来后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