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九章 毛文龙(1/2)

船在城东的浑河拐进了一条明显是人工挖的运河,大概有十丈宽。停在了南门外的简易码头上。

“各位,到地方了,下船时小心点,站了一夜腿都麻了”。陈亮照招呼大家从跳板走下船。等士兵和护卫们都下了船,张铨和袁应泰在马祥麟和张凤仪的陪同下,最后下来。刚一下船,就看到了一个非常俊美的少年郞站在码头上迎接他们,身后跟着很多的官员,往后一看,气得袁应泰七窍生烟,全都认识。

众人看着袁应泰,好不尴尬,一齐躬身施礼,齐声呼道:“参见督师”。正是总兵陈策、童仲揆。副总兵戚金、秦邦屏等,还有一堆的参将,张名世、吴文杰等。呼啦啦一票人。辽沈都丢了,自己麾下的主要将领倒是不少,除了扔在辽阳城里的还在苦战,李秉诚跑到锦州去了。剩下的都在这里了。

李憬不归他管,但是毕竟是上官,况且理论上李憬负责海运物资到辽东。在营口修建码头和修缮营口村小土堡。也算在辽东战区序列。和大家一块施礼后,上前一步,施礼说道:“闽粤总镇府南澳镇守使李憬见过袁督师。见过张总宪。”

袁应泰赶紧上前一步,扶起李憬说道:“征夷不用客气,我和你爷爷也是故交,你爹爹在顺天府时我也是相熟的。没想到啊,你这孩子长这么大了。好啊,好啊,这次老夫还要谢谢你的救命之恩啊。”

“督师说哪里话,小子无礼唐突,您不骂我就好,那里敢让督师夸奖,督师一路辛苦,码头这里风大,不如先入贵宾馆休息一下,晚上,略备酒水给督师、总宪接风洗尘。”李憬说道。

“好、好,到了营口客随主便,你才是地主啊,就一切都听你的”袁应泰见事已至此反到放开了心胸,和张铨等人都去贵宾馆下榻不提。

袁应泰和张铨被接走,八旗兵汹涌入城,此时了辽阳城内外明军已经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城南三十里的一伙明军正和八旗苦战,为首一员将领正在督战,后边几个家丁远远跑来大喊:“老爷,不好了,八旗兵打进斗笠胡同,纵火抢劫,您夫人中箭遇难了。”

这位毛都司身材瘦高,面皮白净,正是都司毛文龙。

毛文龙急道:“我儿子呢”

为首的家丁说道:“老爷,八旗速度太快,我们赶去时,就看到文夫人后背中箭趴在井台上,房子都找着火。小少爷不知下落。”

毛文龙心痛的一哆嗦,他知道,这些人趁乱混进辽阳城,又冲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谁也没想到辽阳这么快就丢了。咬牙道:“撤退,向渡口撤退。去锦州,投奔李秉诚总兵去。”

他手下两百多残兵,一哄而散,停止了劫杀三十多个八旗步甲,向渡口撤退,八旗兵人少也没敢追击。

毛文龙,现年44岁,杭州府钱塘县人,爷爷是山西盐商。为经商迁居杭州,父亲是监生。毛文龙九岁时,父亲毛伟病故,其母时年二十六岁,携子依弟沈光祚居住。

沈光祚是杭州名宦,万历乙末科进士,历仕开封府推官、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尹等职。毛文龙少年时在舅舅家里长大,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后毛文龙从军,曾得这位母舅提携、推荐。

毛文龙十七八岁后为了生计,给人佣工,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弟。成年后传说在杭州给人算卦、看相。勉强养家糊口。因为生活困难一直没有找到老婆。毛文龙自幼喜欢兵书,科举也没有希望。就这么混着日子。

母亲看他三十岁了还没成家立业,万般无奈,把他过继给在鞍山的他大伯毛得春为嗣子。毛文龙告别了母亲和弟弟们,只身前往辽东。路过北京时去看望了一下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舅舅沈光祚。

沈光祚此时已经升任顺天府尹,在外为官多年,见到自己当年抚养的外甥非常高兴,一询问才知道妹妹一家过得如此艰难,外甥三十岁了还没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