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四章 牛毛寨1(1/2)

牛毛寨是满族大姓栋鄂部的聚居地。明朝通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的“镇江路”上一个重要军事要塞。

“镇江路”以今丹东市九连城为起点,路经宽甸县境内的长甸、永甸、青山沟等地,翻过坎川岭进入桓仁县境;再由普乐堡镇牛毛沟翻过牛毛大山的牛毛岭,便是栋鄂部的牛毛寨;最后经二户来镇、铧尖子镇洼子沟进入新宾县境,到达后金老城赫图阿拉。

此路正是明万历四十七年,明廷发动进攻后金的萨尔浒大战东路军进军路线。东路军二月二十八日在牛毛寨宿营。东路军通过牛毛岭时,《栅中日录》形容:“树木拥翳,咫尺不分”、“贼砍大树以塞路”。

此时的牛毛寨,按朝鲜《光海君日记》记载:“是女真有三十多户的部落”。居民均已埋藏了粮谷,分散隐蔽,致使随同东路军一起征讨后金的朝鲜军“士卒饥馁,运粮未到”,不得不向明军“借米十袋”以充饥。

如果想进攻位于今天辽宁新宾县境内的佛阿拉和赫图阿拉两城,必须攻克牛毛寨。萨尔浒大战之后,努尔哈赤感觉到牛毛寨的重要性,随后三年内不断的迁移人口和修建如今,牛毛寨从一个小城寨变成了一个城堡。

李承谟和家将李坤、李震以及骑兵统领邢娇娇、三家大名的女统领岛津智子、龙造寺南子大内秀等站在山上观察牛毛寨的地理形势。

牛毛寨座落在桓仁县西境,大雅河与六道河间的牛毛大山东北谷。牛毛大山,是桓仁境内山体面积最大的山,“其四周多高山、大山,而古今有名”。

牛毛寨所在的沟谷由南向北又折向东,地势南高北低,长约23里。沟谷东、南、西三面是高山,大甸子河沿东面山根由南而北流出沟谷,汇入六道河。

沟谷中、下段地势平坦开阔,最宽处达8里;中上段山势渐收,宽约1.5里;其上仍又很开阔,宽约4里。俯视上段沟谷,略呈哑铃状。寨址位于沟谷的中上段大甸子河左岸,

牛毛寨东西宽约4里,南北长约4里。地域开阔,土质肥沃。其一面临河,四围皆山,宜农、宜牧、宜渔、宜猎,适于屯兵、练兵,利于防守。墙高约5米,底宽约2米。墙上泥土中夹杂大量中小河卵石,判断墙的底部当为石筑。寨墙总长约1700米,东起大甸子河岸,西抵山上,把一条顺河的沟谷,拦腰截断。

全寨只此一道寨墙。寨墙北侧挑壕,深约9尺、宽约10尺。寨墙东端的河岸有高约20米的陡坎,是上游断崖的延伸。

牛毛寨四周有四道防线:

横断沟谷的寨墙东端直抵大甸子河左岸断崖延伸的陡坎;西顺山坡而上,距岗顶近200米处,折向西南,再顺坡抵至山顶,总长约700余米,为牛毛寨西面防线。寨墙西端与西山岗连接,西山岗由此再向西南延伸,其山势陡峭,形成牛毛寨西面天然防线。

大甸子河左岸断崖由寨墙东端陡坎起,沿沟谷向南,至关隘门内1里兵营处,总长约2000米,为牛毛寨东面天然防线。

西山岗由北面的山岭上向东南环绕,山脚直插东山根处,形成一天然关隘,为牛毛寨南面防线。

东、西、南3面为天然防线,仅北面为一道人工修筑的寨墙,此四道防线内便是牛毛寨的整体区域。

李震用马鞭指着牛毛寨说道:“前置的斥候已经回报,牛毛寨里有一个甲喇驻守,已经知道我大军到来的消息,董鄂部家主清楚,过了这里就是赫图阿拉和佛阿拉城,必须在这里挡住我们。他已经把周边五十里所有人都撤退进了城里。所有粮食物资运走,房屋烧毁,水井填埋。做好了坚壁清野的准备,斥候侦察过了,四野没有什么可以掠夺的。只能打下这里补充粮饷和肉食。”

李承谟问道:“城里有多少可战之兵问清楚了吗。”

“回二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