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三章 南海子的新生3(1/2)

清晨,李憬带着小师姐和四婢。骑马来到南苑考察。朱寿委托李憬帮着看看,南苑有没有可能修复,大概要花多少银子。他对紫禁城没有啥好印象,明显对住园子更感兴趣。

李憬也有自己的考量,他已经找过客服妹妹补过功课了。知道天启后宫妃嫔多暴毙,斗争之血腥为明朝之冠。他一直有自己出钱修个园子的想法,让两个姐姐住园子,少和宫里掺和。

李憬特意找客服妹妹买了清代三山五园的全部图纸。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园林群统称。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是指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北京这个地方山出西北,水流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山五园地区紧邻西山,风景凉爽宜人。海淀地区就是因为多湿地、湖泊、河流而得名。

明代时南苑一带和海淀一样都是大片的湖泊和湿地,到了清代南苑因为永定河的原因,逐渐干枯。皇家园林才转移到海淀地区。

这两个地区各有各的好处,西山地区和内陆山西省相通,一旦北京情况有变可以快速通过门头沟撤退到内陆,而南苑临近永定河,向西不到十公里就是永定河,而且永定河流向天津,并入海河,在北塘入海。一旦有事可以直接入海逃亡。

不过难点也有,那就是永定河其实是不定河。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中洪灾最厉害的一条河。从金代到建国前的834年间,永定河就有81次决口,9次改道。清代在下游修建堤防以后的250多年中,决口、漫溢总计达78次,平均不到4年就发生一次洪灾。

辽代在北京附近建立陪都,以后历经金、元、明、清都在北京建都。永定河流经都城西北,地势居高临下,洪水经常危及都城,历代王朝,对永定河的防洪和治理都极为重视。永定河的洪水主要来自汛期的暴雨。上游在春季受气温回升的影响,也常形成凌汛。

不过解决的办法也有,就是在怀来县修建官厅水库,这样汛期储水,旱期放水,水的流速下来了,沙子就少了,减少河道淤积,也就不会漫堤改道了。这样北京西南到天津的河道就不会摇摆不定,还可以灌溉农田,另外西南方向的盐碱地,可以用淡水冲刷,几年就会变成好地。好可以开垦出很多农田,安置明末的流民。

修水库也不是难事,现在北方的旱灾已经开始,遍地流民,招募人工不难,给饭吃就有人干,怀来那边都是山区,用火药炸山采石也容易。马鞍山那边年产波兰特水泥上万吨,需要钢筋也可以生产。修个混凝土拱坝技术不行,修个重力坝还是没问题的。

李憬计划先招募民工开挖永定河经宛平县城到南苑的运河。十五公里长就够了,现在入口修个水闸,防止汛期洪水灌进南苑,同时也便于把建筑材料水运进入南苑工地。海河和运河是通航的就是南方的物资水运也很方便。等怀来的官厅水库修好,河水恒定,不再出现洪水和改道后,正好西北也要旱的活不下去了,到时招募几万民工开挖河道,加宽加深,这样从大沽口到宛平就完全通航了。如果愿意也可以从宛平修一条到南护城河直达积水潭的运河,这样北京的水系就都连接起来了。

李憬带着诸女和侍剑、白羽。李宝、李卫以及二十多个护卫,骑着印度骏马,一路快马扬鞭出了永定门,一直向南,半个时辰就到了南苑的北门,李憬在正午的强烈的阳光下,眯着眼睛看去。

只见南苑围墙残破,就是最差的土坯墙,墙高一丈左右厚大概一米。土墙上好多的豁子,像被狗啃的一样,连防贼都困难。墙外是一条臭水河,因为常年死水,泛着墨绿色,长着绿色的浮萍。苍蝇蚊子轰轰的飞。

小师姐看惯了京城的巍峨城楼,看着这个用琉璃瓦装饰的类似牌楼的大红门,感觉说不上的怪异,门扇都烂了几个洞,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