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金陵城和自己产业(1/3)

存完了钱,李憬带着大家先到自家在金陵的店铺安顿好行李住处,李家的店铺在秦淮河西北岸边,马上就到内城(京城)西水关城门了,这块地方。沿着河岸道路,面积不小,但位置有点太偏了,在秦淮河快流出城墙的西水关附近,这里不是繁华的商业区,离夫子庙一代也很远。但是好在有一座石拱桥沟通两岸。河东倒是繁华的城区,从这个下浮桥沿着秦淮河往东南就是传说中的十里秦淮了。但是隔着这条河地价就天差地别了。和内侧是南京最繁华的地区,三山街、大功坊里边住的都是勋贵、官员、高级武官。

安顿完毕李憬找来金陵地图开始仔细研究南京的城市布局。这里将来将是李憬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未来二十四年,长江以北将会天下大乱,长江以南则会一直和平无事。直到清兵南下攻破扬州后,兵锋直指江南。

明代的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不规则形的城市,分成外郭、内城(京城)、宫城、皇城四个部分。外郭很大大致上是一个正方形,只是西部和南部城墙是波浪形的。东部和北部长江边的城墙都是笔直的。内城因为城内有钟山,玄武湖和莫愁湖,两边挤压,内城呈现一个葫芦嘴冲北的葫芦形,两腰就是莫愁湖和玄武湖。葫芦底部比较大些,东面城墙角靠着钟山。皇城就在玄武湖和钟山中间向南的位置而建,十分方正,宫城在皇城内,和北京一样。

皇城正门叫做洪武门,出了洪武门笔直向南就是正阳门,这也是南京内城的正南门。秦淮河上游在这里从东南流向西北。在正阳门形城墙的正南方流过。河上有一座桥,叫中和桥,过了中和桥就是京城的正门正阳门。

可以这样理解,先不管外郭包围的外城,内城的东部大概占内城五分之一的面积是十分规整的,从正阳门进内城,没多远就是皇城正门洪武门。再往里走就是宫城和后宫,皇城、宫城都是严格的长方形城墙。皇城南侧和东侧离内城城墙没有多远,内城东门叫朝阳门。皇城的西侧没有多远有一条和皇城西城墙平行的南北大街叫太平街,这条街是如此之长,直接把内城的其他区域和皇城这边直接分开。皇城因为北边有钟山和太平湖没法向北边拓展所以很小。而内城的西半部分则一直可以延伸到长江边。这内城看起来就像一个怀孕的孕妇,太平街东侧那小部分地区,也就是皇宫和朝廷中央官府集中的部分就是那个凸起的肚子。

秦淮河在内城正南门外继续向西南通过水关流入南京内城,形成了一个字形,然后又从西水关流出了内城。在内城流程正好十里路所以被称为十里秦淮。这十里路河北依次流经南京贡院(科举考场)、南京国子监(清代江宁府学)、钱作坊等。这些读书的先生们住河北,河对面则是十里秦淮的青/楼一条街。相当于明末三里屯或后海酒吧街。

内城的西侧才是主体,这部分的正南门叫聚宝门。进了聚宝门西侧是凤台,一直走正好是秦淮河在内城形的顶端。这里有个桥叫钱淮桥,过了桥是一条和太平街一样的南北长街。这条街才是内城的中央大街,这条街的北部尽头西边是金陵的市政府应天府,东边是承恩寺。

内城的大小大概只有外城的四分之一,皇城的大小大概只有内城的十分之一,宫城南北长5里,东西宽4里,呈四方形。有午门,东安、西安、北安门。外有护城河围绕。南面的正门叫“洪武门”,后边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宽广的御道。御道的尽头是“外五龙桥”,桥北是“紫金城”。“紫金城”的正门是承天门。接着是端门和午门。

在承天门、端门和午门以东,有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以西有祭祀主宰国家命运之神的社稷坛。午门以内是“前朝”。位于中轴线上的三座主要大殿是“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通称为“三大殿”。三大殿的东边是“文华殿”,西边是“武英殿”,还有左右对称的“文楼”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