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0章 远志(2/3)

白,指鹿为马?”

面对彦波希连珠炮一样的质问,郭青云有些头疼,知识分子的书生气一来,还真是不可理喻。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只好换个话题。

“哎,你舍生忘死当了回英雄,恢复得咋样?”

“我恢复得挺好!师兄,说实话,我这次,正是因为抗疫经历了生死,才让我猛醒,让我觉得生命尤短,时不我待。我不甘心把我的这些真心话带到坟墓里去啊!所以,才要一吐为快!”

面对这样的彦波希,郭青云已无力再劝说他迷途知返了,他只好对他呐喊:

“好!只要你高兴,那你就继续折腾吧,只要折腾不死就行!”

扣断电话,郭青云坐在椅子上生气。

他原本只是想说说他,这把年纪了,安顿点,少惹是非,过个清净安祥的晚年,补尝一下因为意外失去了苏卿卿所受的那些苦,谁知狗咬吕洞宾,反让他把自己给教训了一顿。

郭青云之所以那么了解彦波希的动向,还是得益于他那“混不留”儿子的极力推荐。这让他有机会看到师弟的大作全文。

他的那些治病“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摒弃门户之见,振兴中国医学”的理想,他不是反对,只是他觉得不现实。

郭青云甚至还能背诵他的一通“高论”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目标都是治病救人。至于药剂如何采集,用什么形态使用,完全都可以归结到“方法论”的范畴。既然是方法的问题,那么就可以,趋利避害,取长补短,择优而用,不必墨守成规........“

这些观点,这些理论,郭青云本人并不是完全不认可的,甚至他还承认,有限观点针对某些时弊,切中要害,他也是赞赏的。

但他知道,真正施行,那太难了。

难在要打破固有的理论体系,打破既定的行驶规则,甚至要搬动某些成分的利益,谈何容易!

也只有彦波希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才可能会去不遗余力地践行。

他不是他那样的理想主义者,他所站的立场,不是对不对,而是行不行。

虽说找朋友,他愿意选择彦波希这样的人。

在郭青云眼里,彦波希堪称君子,他具有着坦诚、坚定、无私、执着可以等优秀,他希望自己的一生,都有彦波希这样的朋友一路陪伴。

但他们却成不了知己。

他有做人的良知,但他没有彦波希的那种令人敬畏的牺牲精神。

就拿这次彦波希在国的经历来说,如果抗疫的人换做是自己,他绝不会像彦波希一样拼了命去博那个渺茫的希望。

这次他幸运赌赢了,可万一赌输了呢?他不知道彦波希到底想没想过这个结果。

想想还很后怕,看在师弟劫后余生的面子上,他也就不再怎么生彦波希的气了。

在郭青山看来,只有适应,才会游刃有余,若没有这点修养,自己怎么能建立起这么大一个横跨全国的医药公司,又怎么会在对手如林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最令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儿子。他恰恰继承的是他师傅的衣钵!

为了理想,他甘愿放下优越现成的大好前途,竟要效仿老师,“甘做大道的铺路石”。

这怎么了得!

他是他唯一的儿子,自己公司的唯一继承人,怎么能去做那样的“殉道者”?

刚刚被彦波希这个呆子气糊涂了,竟忘了说要紧事。

想到此,郭青山又不得重拾电话,再度对话他的一根筋师弟。

“你不是不愿听我说了嘛,怎么又打回来找刺激啊?”

电话里传来彦波希怏怏不乐的声音,他好像看到了他那揶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