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两厢情愿(1/2)

对于张永年带来的“三王并封”消息,朱常洛虽然表面上没有太大波动,但心里却绝不平静,没想到朱翊钧居然此时提出“三王并封”!

朱常洛有些不解,自己才刚刚“遇刺”,即便是碍于朱翊钧的警告不方便露面,而“凶犯”又抓住了,可对方毕竟是启祥宫里的小太监,有那么多人还听到了朱常洵要打死自己的话。那些为“争国本”而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官员了解了事情之后,会因此而善罢甘休吗?可以想象,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朱翊钧不想着怎么样去化解那些官员即将而来的“攻势”,反而此时又下旨让礼部准备“三王并封”,难道他还嫌官员们闹腾的不够?声势还不够浩大?

“张永年,你刚才说大臣们质问王锡爵?王锡爵还朝了?他不是首辅吗?那些官员质问他干什么?”朱常洛暂时想不明白朱翊钧此举的用意,于是便先放下,打算多了解些内情,也容易猜测些。

“殿下,据说王锡爵是昨晚上到的京城。听内阁那边很多官员都说,王锡爵为了坐稳首辅,便讨好万岁爷,以内阁名义草拟圣旨,提出‘三王并封’。万岁爷御批了王锡爵以内阁名义草拟的圣旨,加盖了玉玺,让人去礼部宣读了。百官知道后,群情激愤,义愤填膺,一个个全去了内阁,声讨王锡爵去了。”张永年躬了躬身子,解释道。

“你是说‘三王并封’的主意是王锡爵提出来的?”朱常洛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王锡爵做了多年的内阁大学士,甚至成为当今的首辅,难道会不明白这件事的轻重?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是的,殿下。礼部尚书罗万化出面说明了礼部接到的圣旨乃是内阁草拟的,并非中旨,而内阁其余两个大学士赵志皋和张位当场表示对于此事都一无所知,很明显只有今天刚出任首辅的王锡爵才能有资格草拟圣旨,并且王锡爵也没有否认。”

朱常洛沉思起来,这王锡爵搞什么?自己难道得罪他了?难道真是想要讨好朱翊钧才这样做?可不管原因如何,难道他们不知道此时并不是提出“三王并封”的时机吗?因为自己“遇刺”的事情百官都要闹腾一阵子了,何况再加上个“三王并封”!

端起邹义刚泡好的茶水,朱常洛看着茶杯出神。

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朱常洛放下手中的茶杯,开口对张永年问道:“你刚才说百官都在声讨王锡爵,全是为了‘三王并封’的事情?”

张永年点了点头:“是的,殿下,奴婢在那里看了好一阵子,百官都在声讨王锡爵,他虽然也极力为自己辩解,但群臣根本就不听,有些言辞辛辣的科道言官甚至说他是祸国奸臣。”

“那些在场的官员有没有提起本皇子‘遇刺’的事情?”朱常洛接着追问道。

张永年皱着眉头仔细回忆了一下内阁那边的事情,对呀,那些大臣好像真没有人提皇长子遇刺的事情啊!所有的大臣张口闭口全是“三王并封”!难道大皇子因为遇刺的事情被忽略而不高兴了?

猜不透朱常洛的心思,张永年只好实话实说,这是最稳妥的法子:“说来倒是奇怪,这些个大臣心思居然全放到了‘三王并封’的事情上,全然不提殿下‘遇刺’的事情。”

怕朱常洛为此而动怒,张永年又接着说道:“不过,也许他们认为在内阁提这件事也没太大作用,可能都写好了奏折,递上去让万岁爷看了吧?”

出乎张永年的意料,朱常洛并没有生气动怒,而是笑了起来。

此时,朱常洛终于明白了朱翊钧在这个时候传旨“三王并封”的意思了,这哪是嫌百官闹得不够啊,分明是想转移视线,把群臣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来,以便让他们忽略自己被启祥宫的人“行刺”的事。

高!真是高明!朱常洛不知道朱翊钧是如何让新任首辅王锡爵在前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