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大汉周报(1/2)

“让蔡琰编写文章,那倒不难,只是每日都要做新赋,蔡琰怕是力有未逮。”蔡琰听到吴双所说之后,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提出了疑问。

“呵呵,蔡姑娘不必担忧,这报纸的内容,并非是宣扬诗赋文章,而是编写时事要闻,让天下识字的百姓都能看懂,甚至不识字的百姓,通过他人诵读也能听懂的消息。”吴双解释道。

蔡琰眼睛一亮,笑道,“这倒是有趣,也就是将军有这么大手笔,如此上等的白纸,居然用来给普通人传阅消息,若是让那些惜纸如命的大儒知道,定要口诛笔伐不可的。”

吴双笑笑,不置可否。

那些文人腐儒只知道皓首穷经,埋头做赋,哪里知道一张小小的报纸能带来多大的财富效应和舆论效应。

两人一边走边参观着,蔡琰显然也在思考吴双这个计划的可行性,问道,“将军所说的报纸,既然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看懂,那势必是要抄写许多份,将军可有招募到足够的人手?”

“若是靠人手去抄,那未免太费时费力了,蔡姑娘请看。”说话间,两人正好走到了另一个工坊,印刷工坊。

蔡琰顺着手势望过去,只见几台从未见过的机器正在工作,机器以人力催动,一旁有一个手柄,摇动手柄时,便带动一个沾着黑色印油的板子下压,下压的同时,一张白纸已经传送到板子下方,白纸的下方,是以网格装好的铜锭,四四方方的铜锭上面,则是反面刻制好的凸出文字。

只见板子压过,白纸被压在铜锭上方的凸出文字上,随着印油刷过,白纸上便奇迹般的出现了一整面的文字,手柄转动,板子抬起,纸张又被送了出来。

吴双随手拾起一张印好的纸,上面的油墨是按照系统抽奖物品铜活字印刷术所记载的方法调制的,几秒钟的工夫,油墨已经干了,并不会被轻易弄花掉。

“这个机关叫什么?简直是太神奇了。”蔡琰见这几台机器一压一抬中,一张写满字的纸已经抄写好,惊呆了。

“这个叫印刷机,乃是特地为快速印刷报纸而作。”吴双道。

蔡琰饶有兴致的望着吴双,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将军所造白纸与这印刷机,都是蔡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不知将军是如何知晓此技艺?”

“呃,这个嘛,故人所赠。”吴双含糊其词道。

蔡琰看得出吴双不想透露,也不再深究,回道,“将军既然都已准备妥当,那蔡琰就却之不恭了,报纸主编一事,若是做得不好,还望将军恕罪。”

吴双喜道,“蔡姑娘哪里话,有姑娘为此报纸执笔,吴某荣幸之至。”

蔡琰羞赧笑道,“既然为将军效劳,将军以后叫我昭姬便是,姑娘姑娘的叫的生分了。”

办报的事宜就这么定下了,造纸,印刷,编辑都有了,接下来的难题,便是传播。

这个可是个难题,思来想去,吴双还是把主意打到了皇帝身上。

吴双有天子玉佩在身,在洛阳也可以随时去见天子,当下送走蔡琰,便去了皇宫找天子刘协。

或许是自闻喜县初见天子以来,吴双对这个少年天子颇为照顾,并不像西凉军或白波军那般粗暴对待天子,让刘协觉得,吴双是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所以回到洛阳后,刘协对吴双信任有加。

当吴双把以朝廷的名义创办报纸,宣扬天子的威仪,使朝廷的声望遍及海内之类的话一说,刘协新奇与激动之下,立刻答应吴双以朝廷之名,发行报纸。并且亲自提笔,为这份报纸提了四个大字:大汉周报。

汉朝的第一份报纸-大汉周报,就此诞生。

随后刘协又批复了吴双的奏章,同意将大汉周报通过朝廷的驿站网络分发到各处州郡。

汉室虽然衰微,但朝廷的建制还在,用来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