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慧能(1/2)

“敢问小师傅法号?”江童恭敬的对小和尚做了一个辑。

“江少爷,这位小师傅法号慧能,曾经是在寺内伺候主持师父的,可他仅伺候了一年,也不知为何,便主动调来山门前扫地,而且若无事,从不肯轻易离开山门前。

慧能小师傅五岁出家,已经在这扫了五年的地,轻易不肯说话,我在这里许久了,也算是比较熟络了,也只和慧能小师傅说过两三句话...”

江珊珊显然对这里的一切颇为熟络,见慧能不愿意和江童说还,赶忙上前解释,生怕江童怪罪这不算漂亮的小和尚失礼。

江童没理会江珊珊后面的话,当他听到眼前这位小和尚竟然和前世鼎鼎大名的六祖慧能大师一个法号,不由的浑身一颤,传说前世的六祖法师,是在父亲病逝,一日突然听到一位和尚大声念经,引得慧能静心倾听,豁然大悟,安顿了老母,这才走上求佛之路,那一年慧能大师二十四岁.....

可眼前这小和尚,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一二岁,江童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可能是前世的那位六祖慧能大师,更没想到此时遇到的竟是幼时的慧能.....

“少爷,我们赶快进去吧,我们这样一直堵在山门前恐怕不好....”江珊珊轻轻拽了一下江童的衣袖,把江童从沉思中唤醒。

江童没有理会江珊珊的话,略微想了想,看慧能小和尚依然在那里有一下没一下的清扫着落叶,心中顿时一动。

前世的慧能大师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属于‘顿悟成佛’的类型,顿悟是讲究机缘的,一个人一生难得有一次顿悟的机会,前世的那位六祖大师顿悟的机会是他的师父弘忍大师和神秀大师兄给的,

那么,如果现在这个机会是我给他的呢?

想到这里,江童故作漫不经心的姿态,走到寺院里的一棵大树下,江童也不知道这棵树是不是菩提水,反正山门口的那些落叶几乎都是从这棵树上落下的,江童看着慧能有一下没一下的扫地动作,突然低声吟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江童仔细留意着慧能的一切动作,只见原本有节奏扫地的慧能,动作突然一顿,嘴角微微抖动,似在重复江童刚念的这首诗。

江童见状,微微一笑,慧能大师不愧是慧能大师,无论年岁多大,身在何处,慧能大师的聪明才智,以及顿悟的本能却是一丝不曾消失。

前世慧能大师在传扬他的智慧时曾说,他的“顿悟”适宜引导上等资质的人彻悟人生,‘渐悟’与‘顿悟’只是因为人有聪明和愚钝而产生的两种类型,不管是‘渐悟’还是‘顿悟’,都只是一种方式,一种途径而已。

江童虽然不赞成佛教的理念,但并不代表他对这位充满大智慧的慧能大师产生敬意,凡是拥有大智慧的任务,江童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崇敬之心。

“走吧,不要叨扰小师父的功修,我们拜见了玉龙庙的主持方丈,还要去玉龙山的后山....”

江童不理会此时很有可能正处在顿悟中的慧能,反而转身吩咐晴儿等人离开这里。

顿悟虽然没有小说中走火入魔那么危险,但还是轻易不要打扰一个人顿悟时的机缘。

前世的慧能一朝顿悟,但他当时已经二十四岁,而且也经历过家庭的变故,顿悟,也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现在的慧能只有十一二岁,阅历不足,虽然同样天才,但缺少了生活中的阅历,不过好在慧能已经在玉龙庙接触了六年的佛法,此时的慧能与前世的慧能,孰优孰劣很难说清。

不过如果能见证一代大师的成长,而且自己还能参与其中,这让江童感觉比参与到皇位之争更有意义。

世上可能产生数百数千的皇帝,而且每代之后这个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