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七百七十八章 农事入手(2/2)

减弱。目前,在大唐的治下,大多还是比较老实的。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承诺分给农户的土地,往往也不能足额的分配到他们的手中。一面是良田不够分,一面是很多荒芜的土地,根本就没人照应。即便是长安这样的超大城市,出了里坊区,照样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地,根本就没人耕种。这还都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种植技术不高,开垦土地不多,大唐的许多州县一直是处于粮食不够吃的境况之中。一年到头,四处闹灾荒,这就需要健全的储粮制度,严格来讲,大唐都城周边设立的粮仓已经不少了。可是,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还是时常出现饥馑的灾民,实际上,是因为漕运仍然不够便利。以及粮食的产量并没有高到可以自给自足的地步。便利漕运,疏浚河道,这些事情,沈安自然是心中有数,也知道这项工作应该提早进行。有唐以来,到了唐玄宗执政的时期,从南往北的水陆运输路线就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以至于两京之内,以及沿岸的许多州县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饥荒。这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摆在眼前,之所以一直没有人去提起,并不是沈安胆子小,也不是因为朝臣们就头脑不好使,没有想到。而是因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做到的。疏浚河道需要数以万计的丁夫,这还不说,就算是转运粮食,不管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要调拨的劳工就不计其数。比如洛阳最大的国家仓库含嘉仓,其起运的码头附近,常年停留着无数的穷苦人。他们是脚夫,是人力,数不尽的粮食需要经由他们亲身背负,甚至是人力牵引货船才能抵达目的地。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