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6章 教学(1/2)

方玉将建设砖窑、石灰窑及水泥窑的大部分人调配到伐木队和垦荒队继续开荒树木稀少的平原地带。

运输工具制约开荒的效率,方玉紧急定制了一批结实耐用的建筑工地人力翻斗车和环卫工运垃圾所使用的两轮拉车。

某人指挥到连,方玉现在已经指挥到人了......

过了两天,一切才算勉强磨合好。

忙碌的百姓、田地里轰鸣的拖拉机、土道上来来往往的各种推车,火热的劳动场面......

在方玉展示了强大的武力之后,陆陆续续有汉民百姓投奔过来。

这些百姓有的是在县城居住的,他们找到已经被烧毁的家,痛哭之后自行修复民居宅院。

还有一部分百姓居住在县城外的村子里,但有土人袭扰,他们便聚集到县城找寻无主的房子居住。

因为他们并不在新军的供给范围内,只能自己出城找野草、野果子食用。也有一些百姓聚集到营地附近,请求救济。

“这些人中,不少是流放在此的官员及家属。”李唯忠说道,“普通百姓可以逃,官吏们可以逃。但这些人却不能逃。即便他们逃到对岸,也是死路一条。”

流放的官员,除了一些罪大恶极的贪官酷吏,大部分都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按李唯忠调查,这些人中有朝廷被流放的官员,也有被李唐灭掉的原闽国和汉国的官员。

投奔过来的能有三百多人。

方玉皱了皱眉头,这些人他不想管,但不能不管。毕竟他们所犯的罪与自己无关,也是汉人。

“李管事,投奔来的百姓,按保甲制度管理。这些人单独安置,暂且也按保甲制度管理。”方玉说完,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营地百废俱兴,正缺劳力干活,同工同酬。若是不肯务工,让他们向朝廷讨要粮米。营地并无多余的粮食给他们。”

随后,便有几张招工启事贴到了营地大门旁的墙壁上。一名临时指派的新军战士给围过来的百姓讲解着。

其中工钱最高的是各种工匠手艺人和教书先生、账房等需要识字的差事。其次便是不需要手艺的普通劳力。

教书先生对读书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毕竟这是比较清闲的活计,而且不辱没读书人的清贵身份。

虽然对教书先生的工钱与工匠同酬有些不满,但家中等着米面下锅,自然就顾不得许多了。

然而等到了营地内,看着一排排摆放笔墨纸砚的座椅,他们才知道成为教书先生是需要考试的。

桌子上摆放了两套题纸,一张语文,一张数学。

语文考试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不过童生的水平,而且其中并没有刁钻的试题,基本上启蒙后读了四五年书便可一挥而就。

只是拿起数学卷子,他们却犯了难。

1、2、3......等阿拉伯数字虽然已经标上了对应的汉字,但是卷纸上的题目去看不懂。

“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读四书五经,自有粮食、美人、财富及权势,而数学之物,历代科举都不曾考过,读书人很少有人研习这方面的学问。

他们胡乱写完答案,就等着方玉出来后,与方玉辩论一二。不过令他们失望的事,出来看卷纸的是一名衣着普通的少年,看起来不像主事之人,更不可能是县令大人。

四周站着新军士兵,他们不敢喧嚣,也不知道这少年是什么人,又比这少年年长,种种因素合在一起,让他们没有质问营地考数学的荒唐之举。

方玉看完卷纸,语文都没有什么问题,数字却是惨不忍睹,只有寥寥几张还算勉强过得去。

这两张卷纸不是很难,都是小学六年级的考试卷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