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章:启程回京(1/2)

何谓盛世?那只不过是史学家撰写在史书上的一句话罢了,它或许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年代,但它却仍旧代替不了那些挣扎在最底层的穷苦百姓们。

同行而来的一位军中文吏闻言,顿时有些为难道:“李大人,此事事关重大,还是先向朝廷禀报之后再做决定吧……”

不等李叶开口,随后而来的杜如晦出现在府衙内,目光看向李叶时露出些许欣慰。

“不用禀报了,就按李大人所说的去做!凡自愿返回原籍者,均可分封土地,并且从今日起,沁州城减免赋税三年!”

很显然,杜如晦要比李叶的话管用的多,几个文吏不再多言纷纷投入到了工作岗位上。

……

接连忙活了两个多月后,沁州城终于恢复了一些原有的样貌,城中十六个坊市已大抵修建完毕,百姓们也有多数搬进其内入住了。

还有那些临街的店铺,有了朝廷的免税支持,许多临城的商人们纷纷涌进沁州城,还有那些往来的客商们也陆陆续续进驻城内。

有了这些商人的加入,沁州城快速的恢复生机,百废待兴的沁州到处都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这两个月中,大唐也同样发生了不少的大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边关的战事了。

当初李世民下令北征薛延陀部后,李靖当即率军十五万出关,表面上,大唐是为了联合东突厥围剿薛延陀部,可哪知唐军刚到了漠北,却猛地调转马头直扑后方的东突厥。

早就有所戒备的颉利可汗,谩骂李世民无耻小人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率军回撤,直奔距离大唐边关最近的辽州城而去,决心要好好教训一下大唐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只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早已是空城一座的辽州城内,竟然莫名其妙的多出了五六万精锐人马。

一时间,被前后夹击的东突厥大军失了方寸,最终惨败收场。

颉利大怒之余,赶忙派人查探,后才得知,原来在唐军出关的同时,就已经联系了邻国的吐蕃、吐鲁番两国,以大唐位于漠北草原的一万三千里疆域为代价,获得了两国合计五万大军的军事支持。

挨了打不还手,这不是李世民的作格……

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李世民却连三个月都没等到,便让东突厥为此番征伐大唐的决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得知真相的突厥可汗颉利险些一口老血噎死过去。

此刻,天下人终于认清了这位刚刚登基的大唐皇帝,狠人呐!……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宁愿牺牲大唐边境外的万里疆域也要让东突厥付出代价,这才是真正的王者手段,不出手则已,出手便是杀机。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腹背受敌的东突厥终于放弃了反击的想法,带着已不足三分之二的人马狼狈东撤。

只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就在东突厥的十多万大军刚刚撤回漠北东部之时,还未等颉利松口气,由打草原深处又忽然冲出了数万人马。

来人也算是老朋友了,正是与东突厥接壤的老邻居……薛延陀部。

面对这番‘狗撵兔子’的阵仗,颉利就算再傻,也知道薛延陀部此番恐怕不会是来帮忙的……

五个国家,共计兵力将近四十万,开始了漠北涿鹿的旅途!

然而除了东突厥,大唐、吐蕃、吐鲁番包括薛延陀部,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此刻的东突厥全然没有了当初南下时的雄风与霸气,四面围剿之下损失可谓巨大。

如果当初南下的颉利有想过自己会是这个下场,恐怕他就是到死,也不会来进犯大唐的。

无奈之下,颉利只好放低了姿态,亲自上门求见了薛延陀部的珍珠可汗、夷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