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纷争不止(1/2)

几分真情几分意,一出酣畅淋漓的戏码结束,东突厥使团终于踏上返程的路途。

仪仗启行,一行两千余人浩浩荡荡出城向北而去。今日并未有人送行,毕竟李叶不是去打仗的,不过是给别人当了回保镖罢了。

此番行程路线,是李靖和几个老将们商量了几日才定下的,毕竟大战刚刚结束,边关各地还未完全稳定,大批的散兵游勇游曳在周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为了保证行程安全,队伍由长安出发,过太原府出关中直奔云州,算算日子走上半月应该就能抵达东突厥于大唐的国境线了。

李叶骑在马上,前方旌旗如林,羽林卫的金蓝旗迎风猎猎,在他前面开路的是五百名当初随从李叶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老兵,出行队伍自出城便引来百姓们的侧目和敬畏。

皇城渐渐远去,行走半个时辰,回头再看京师,已只剩一个模糊的宏伟轮廓,在烟雨里透着苍凉。

人已离京,京师城内的阴谋和纷争永远不能停歇。

对于李世民派李叶护送突厥使团一事,朝中颇不平静,尤其是以御史台为首的一大批文官们,纷纷上书请皇帝另派一名文官随行,理由是担心李叶年纪太亲,损了我大唐国威。

大唐的文官是史上最没地位的,想要与武将们争点什么,也得鼓足老大的勇气才行。全然没有明朝中期时文官与帝王死谏硬钢的胆量。因为他们遇上的皇帝,是个手舞钢刀的血性帝王,除了魏徵,几乎没有哪个文官敢梗着脖子与李世民硬钢的。

李叶前脚刚出京师,朝堂里的各部尚书,侍郎,给事中和御史们便纷纷上疏,这回他们可逮着理了。

今日延平门外的那一出好戏,半个长安城的百姓们都知道了,又岂能瞒过这些文官的眼睛,尤其是这里面劲爆骇人的细节,更让这些弹劾李叶的文官们有了底气。

三省六部意思也不统一,让李叶护送使团本就是长孙无忌出的主意,他自然不会反对,只是如今的三省六部还未完全掌握在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秦王旧部的手中,以中书令萧瑀,宰辅裴寂为首的一众官员,还有这很大的权利,轻易不能与之抗衡。

而裴寂不知何故,一听护送使团的人是李叶,原本不大赞同的神情立刻变了,捧着茶盏儿坐在庆阳殿里,笑眯眯的也不说话。

前右仆射萧瑀却大为愤怒,他出身五姓七宗内最实力最为雄厚的萧氏,可偏偏李世民登基后,转脸便忘了这个当初帮他递过刀子的‘盟友’,右仆射一职很快便被长孙无忌后来居上顶去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按理说这也正常,可是令萧瑀气氛的是,凭什么裴寂还能好端端的坐在那儿,却偏偏只有自己从正的降为副的了。

故而长孙无忌掌权之后,萧瑀几乎处处与之作对,仗着萧家人脉众多,硬是将长孙无忌安插在六部的人手挤掉了大半,今日这一出,也是裴寂暗中指使那些言官们上书李世民,为的就是制衡长孙无忌。

…………

…………

长孙府。

年近三十六四的长孙无忌,坐在堂中翘着腿慢慢品着茶,心情看不出喜怒。

正值壮年的他与李世民一样,他心中同样充满了对权利的渴望与抱负。这个在今后千年史书上留下浓重笔墨的一代权臣,正渐渐展露出他应有的锋芒。

今日长孙府中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那就是左仆射裴寂,至少在目前看来,裴寂仍旧还是大唐朝堂上的一把手,当之无愧的宰辅权臣。

而今日这大唐朝堂上皆乃首屈一指的,一老一旧两代权臣,此刻却共坐一堂,的确令人难以想象。

按理说,以裴寂现如今的局势,他与长孙无忌应已是对立之态,就算没有拔刀相向,也不可能友好共处的,这明明就不符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