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潜滋暗长(1/2)

何谓‘更甚’?唐代隋兴、天下大统此为更甚!

可莫要忘了,李渊立国之前乃隋炀帝妻舅,论起来隋、唐之间渊源颇深,其中恩怨已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大唐取代前隋朝定都长安,江山一夜之间易主他人,尽管老李家夺了天下后干得很不错,比之前隋更盛。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甘心归附大唐的,中原士林中还是有许多前隋朝的拥趸者。在他们眼中,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称帝,比之窃国亦不为过。

这已经属于说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今被人拿来大做文章,闹不好就会引起天下士林的动荡。

何谓士林?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这些人虽不会武功,但却统治着天下文化思想,身处封建制度下的百姓们,更是对这些所谓诸子百家信奉如神。

人做出任何事固然有原因,或为名或为利,然而毫不夸张的说,世家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本就是一个消彼长的过程。

在李叶强抢国子监之前,就已然料到李渊必然会震怒。

不论此事真假,李渊都不会允许此等威胁大唐主权的言论流传出去。

眼看李渊的脸色越来越冷,礼部侍郎郑修率先坐不住了,这次国子监派发的书籍其中就有他郑家的参与。

那篇被李叶改了寓意的《桃花源记》,正是荥阳郑氏中的一位儒者编写进去的。其中有没有‘更甚隋唐’这句话,他心知肚明。

“陛下!此乃诬陷!李叶这竖子诬陷我士林学者,其心可诛!”

李渊并未接话,看了眼群臣道:“国子监祭酒何在?”

“微臣叩见陛下……”国子监祭酒柳不适站出队列。

“柳卿,此番刊印书籍之前,尔等国子监的官员们可曾查验过?”

“启禀陛下,凡国子监所刊印之书微臣都曾亲自查验,只是……”柳不适脸色难看道:“其中大部分书籍并不归属朝廷,而是各大世家宗族卓人撰写的,这些书籍也不在我国子监监察范围之内。”

不知者不罪,不知者还很冤枉……

柳不适此刻就是这么个意思,管他李叶是何缘由扣押了世家宗族们的书籍,其中有没有‘妖言惑众’也不管他的事。总之这口‘黑锅’他不想、也不敢背。

“却不知,此书乃哪位世家大儒编写的?”李渊声音低沉,似笑非笑的看了眼李元吉手中的书籍。

郑修赶忙回道:“启禀陛下,此书乃我郑氏族人柳俊言所写,但微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书中绝无半句映射前朝复辟的言辞,定是李叶暗中篡改,企图构陷于我郑家!”

李叶跪在郑修身旁,仰起头怒视,一副据理力争的模样:“郑侍郎说话可得凭良心,本官何时构陷郑家了?”

“你敢说这‘更甚隋唐’之言,不是你后加上去的?!”郑修怒道。

李叶大声道:“拿出证据来,否则本官告你毁谤!”

“模具是你抢走的,书也是你扣押的,这还不算证据吗?!”

郑修很生气,但生气的不是被人诬陷,而是感到很丢脸。昔日区区的书坊掌柜,动动手指就能碾死的存在,今朝竟也与他同殿为臣,甚至被蚂蚁咬了一口……

“陛下明鉴,微臣区区四品文官,上无根基、下无仰仗,若无真凭实据,怎敢随意诬陷堂堂五姓七宗之人。”

说来郑家与李叶也算颇有几分渊源,最先发现(墨来香)书坊使用活字印刷术的正是郑家。李叶也是因此被陷害,险些被赶出长安城。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李叶不是君子,他连君子的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若非要给他安个‘前缀’,也只能算是个比较正直的小人……

小人长戚戚、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