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4章 勾结藩王(3/4)

好当着二皇子的面怀疑他这么做另有目的,又或者只是为了公报私仇。

朱应俭手下的掌柜也是在这个消息传出来后,才趁着四城守卫稍松派人传信出去。

收到消息时,朱应俭十分诧异,要说自家父兄跟藩王勾结怕是不能够,但是中宫那位却是有可能的。皇后和二皇子势同水火,怎会甘愿听任二皇子坐上皇位。这种时候朝臣靠不上,她就只能依靠外面的藩王,但是一旦藩王举兵进京,事情就不一样了。

朱应俭皱了皱眉,开始盘点各地藩王的势力。要说在大乾影响最大的藩王,要属云南世袭三代的庆王。他前些年到过云南,知道庆王在云南的权力有多大,也知道他对当地百姓的盘剥有多深。现在的庆王原璧恒,他比皇上要长十几岁,算是皇上的堂兄,已经是云南第三代的庆王了。

照大乾开国圣皇定下的规矩,藩王只能袭三代,三代后降等,除非有特殊功殒。庆王也是光棍,大概觉得皇上是不会让他的王位再传下云,也没想着如何去京中活动,而是想尽各种办法搜刮民脂民膏想为自己修建一座举世无双的庆王墓。

除了修墓,他还喜欢服食丹药,甚至有传闻他曾用童男童女炼药,甚至杀过一个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样的庆王怕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管京城这摊子事。可是庆王没有,庆王世子还是有的,要是庆王墓真的修成了,庆王府也得空上一半,庆王世子又没了王位可袭,怕是不能甘心。

除了庆王,也就剩下肃王了。肃王当初极得先帝宠爱,甚至一度有人传说先帝有意传位于肃王。先帝过逝时,肃王才十三岁,就算先帝有过这个想法也来不及实施,这一点从他写下的传位于太子的遗诏就看得出。

在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没少吃几个兄弟的亏,他们死的死关的关,只剩下一个还没来得及行动的肃王杵在他眼前,他大手一挥,就把甘州这个北方荒凉之地给了肃王当封地。肃王许是跟皇上置气,这些年岁贡都进的是一些当地的土特产,自称是他亲手培植收获的。

皇上也没有因此降罪,看到肃王过得这么惨,还发发脾气逗他高兴,他哪里会怪罪。皇上并不知道肃王这些年种树防沙发展农业,又找到了一条跟西域通商的暗道,正在闷声发大财。

这事朱应俭是知道的,他还跟肃王府的人做过生意。

手上有了钱,就可以养兵,就可以有兵器,朱应俭知道朝廷对铁器的管控极为严厉,但是只要有钱,铁和铁器总会有的。

如果肃王跟皇后有了交易,倒真有可能来争一争这至尊之位。

还有朝中一些手握兵权的大将,他们难道就没有自立为王的心思?到时候天下一乱,什么事都不好说,就是他也是有些想法的。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他现在还是先想想怎么把父兄从牢里救出来吧。

他在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已经晚了,朱老大人本就是文人没有吃过什么苦,受刑之后悲愤交加,没过两天就死在了狱中。朱老大人一死,朝中的官员一时又议论纷纷,毕竟朱家勾结藩王的事是二皇子一面之词,就算他现在弄到了按着朱老大人手印的口供,他们也还是不信的。

伪造口供按手印的事,朝中的官员又不是没有听说过,靠这个就想认定朱老大人有罪有些牵强。为了平息事态,二皇子暂时放过了朱应勤,没有再对他逼供,还让人给他上了药,免得他也死在狱中。

朱老大人被这样逼供都没有说出懿旨的下落,想来是真的不知情,连他都不知,他的儿子又怎么会知道。但是事情他已经做下了,朱老大人也死了,他总不能背上一个残害忠良的罪名吧?所以朱家父子勾结藩王一事一定要做实。

想来他的叔叔们也不见得肯乖乖看着他坐上皇位,看他们哪个先闹起来,就让哪个跟朱家“勾结”。他早就看那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