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风险评估》(1/2)

听完李峰教授的话后王二虎琢磨了一番笑呵呵地说道:

“李教授分析的很有道理,这种高能蓄电池除了车用以外,还有其他不少用途,分析项目风险,不能只考虑单一用途,如果把其他有利因素综合考虑,风险也许会小很多。”

王二虎考虑问题的思路非常开阔,对于高能蓄电池这种产品的风险,他不纠结于一时一事,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这一点令李峰这位业内专家也颇感钦佩。

“王总说得对,高能蓄电池这种储能设备,作为环保汽车的动力装置是其主要用途之一。

但它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说为野外作业,海洋渔业,农田耕作和抢险救援等需要电力的行业或领域提供动力,具有便携、使用方便、无噪音、无污染等传统燃油发电设备不具备的优势。

只要把这些用途开发出来,整个项目的风险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李峰微笑地补充说道。

马丽接过话茬道:

“其实即使是车用动力这一块,我们也相信大容量储能电池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现在的问题是,无论车用,还是其他领域,除去政策因素这一块,关键问题是电池造价太高,占整个设备的成本,动扎百分之四五十,甚至五六十,这显然不利于电池的市场推广。

李峰,你说这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我想知道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你认为通过技术进步,能使电池生产成本下降多少?”

“哎哟!你要让我给出个具体数据,恐怕有点困难。

不过全世界的有关科研机构和技术专家,都在夜以继日地进行这方面的技术攻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池成本将会有大幅度下降。”

“老同学,构成高能电池主要成本的因素有哪些?”马丽想从财务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当然是原材料啦,比如说电池隔膜和电解质,我们实验室就是做这方面研究的。”

“呃!.....,怪不得你对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电池成本那么有信心。我冒昧地问一句,你们实验室的现有技术,目前在国内国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马丽的问题,对于一个业内专家而言,可以说既实际,又尖锐。

“这个......,我只能说,我们的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能达到我们这个水平的,在国内不超过三家。”李峰直言道。

“那你们的技术在国内有没有建成过规模化的生产基地?”

“目前还没有,在前段时间,倒是有两家企业跟我们接触,我们也去对方的企业考察过,但他们的企业规模太小,实力有限,我建议院里不要轻易跟对方签署合作协议。”

“哟,看起来跟你们合作还有很高的门槛嘛,那你说说,要想跟你们合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马丽笑呵呵地问道。

“倒不是有多高的门槛,最起码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合作建设生产基地,总需要投资一些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还要有其他的辅助配套设施,这些事项哪样不需要花钱?

另外,对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也有一些要求,毕竟高能蓄电池的原料或部件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管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跟管理普通生产单位比较,要求自然不一样。”

王二虎接过话题,“李教授,在世界五百强从基层管理做到部门高管的人才,可以管理这样的项目吗?”

李峰微微翘了翘嘴唇道:“你是说像我同学这样的吧?别人在陶氏化学从基层管理一直做到部门高管,什么都见过,管理这样的项目,当然绰绰有余。王总,你的意思......?”

王二虎跟马丽交换了眼神,“李教授,如果运通集团请求跟你们单位进行电池材料和电池整装技术的全面合作,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

“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