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结(2/3)

精锐抵达淮阴。

秋收结束后,刘基留北府长史张昭总览荆州政务,命南郡太守高岱领樊城督,都督荆州诸军事。

保证荆州无忧后,刘基自领四千淮西营和四千玄武营走桐柏山西麓的随枣走廊,翻过义阳三关之一的平靖关抵达江夏郡与弋阳郡交界处的平春县。

然后大军再沿淮水流域东行,直走到当年刘基命太史慈修筑的弋阳城后,才终于坐上战船,借助淮水之便前往淮阴。

此行,刘基还带了许多幕僚与将领,希望能在青徐大战中能派上用场。

光是幕僚,他就带了北府司马杜袭、北府参军刘晔、北府参军庞统三人,习祯、顾邵、张承等年轻一辈也被刘基带上助他管理军务。

而将领方面,统领淮西营的陈勤、宋谦,和统领玄武营的文聘自不用说,黄忠、魏延、霍峻等将皆在军中领兵。

这也算是一套全明星阵容了,只是兵力方面很少,仅淮西、玄武两营共八千精锐。

等刘基一行乘船抵达淮阴后,刘基的父亲——右将军刘繇也刚好抵达淮阴。

刘繇这次是亲自领兵前来的,因此排场很大,光是随行人员就有上千人,光是刘繇的仆役就能派出上百米的队伍!

至于兵事方面,刘繇依旧用他的爱将张英统兵,总管江东兵马两万,号“五万”!

据说大军从宛陵出发后,成百上千的战船将江水都封堵住了,刘繇还命人一路张旗敲鼓,搞出十分夸张的阵仗。

刘繇如此大张旗鼓地行事,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为了稳定军心和民心。

因为袁绍的声势太大,刘繇治下的官民都不免抱着悲观的情绪。

刘繇与刘基在淮阴会师后,双方当即在淮阴城中召开会议,商议青徐战事。

刘基见到刘繇,面上浮现出微笑:“父亲!”

刘繇的脸上也有难以按捺住的激动之情,他拉着自己儿子的手和蔼地说:“大郎,快入座!”

父子二人落座后,文武官吏们方才各自落座。

刘繇从江东带来的下属坐于左侧,刘基从荆州带来的下属则悉数坐于右侧,暗示江东方面的文武在地位上更胜一筹。

对此在场众人皆无异议,毕竟刘基即是刘繇之子,又是刘繇之臣。江东文武直属于刘繇,在地位上与刘基齐平。而荆州文武是刘基的下属,自然要矮江东一头。

坐下后,刘繇作为君上先开口道:

“本侯与大郎聚少离多,今因青徐变故,方才相聚于此淮阴城。如此看来,本侯还得多谢袁本初成全天伦呀!”

刘繇的玩笑话让下方众文武都露出笑容,君臣间略微拘谨的气氛随之散去。

之后右将军府长史全柔为荆州这边的文武介绍江东来的官员,刘基也亲自向刘繇引荐他手下的文武重臣。

双方熟悉过后,遂开始商谈青徐之事!

------题外话------

这里在科普一下,东汉时期,掾属是要对上官称“臣”的。所以不用再说什么没有称王封公就不能以“君臣”相称的观点了。东汉时期上官如果在任上死了,掾属们还必须派人为上官守丧戴孝的。

《后汉书》里公孙瓒的部分就记载了公孙瓒的上官刘太守被贬去日南时,公孙瓒以“臣”自称的话:

太守当徙日南,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酹觞祝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

翻译过来,公孙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