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颁奖开始(2/3)

“没办法,我们根本就没投过物料宣传,有现在这些人也还是我们之前一直推荐的结果,不然可能人更少。”于立伟叹气道。

对于两人的忧虑,作为导演的贾樟可却显得更乐观,笑着说道:

“没事,先坐吧,咱们这种电影能有几十个人看,我还觉得赚了。”

这时,突然进来几个老外坐在了第一排。

“他们是谁?”刘周对于立伟问道。

“应该是片商。”

“那我们要去打个招呼吗?”

“不用,打不打招呼对他们来说丝毫没有影响,会买就会买,不买再怎么打招呼他们也不会买。”

“好吧。”

没一会,电影开始放映。

开篇就是坑洼的土路,几个衣着破旧的农民站在路边,麻木的来回扫视。

然后一辆破破烂烂的大客开了过来,小武上了车,对着卖票的哥们说了一句:

“我是警察!”

那哥们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会,还是放弃了管他要钱,回到了座位。

刘周因为看过整部电影,所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在场的观众身上。

他看到好几个老外看到这噗嗤笑出声。

刘周没感觉到高兴,不由地皱了皱眉。

在零八年奥运会之前,老外觉得华夏应该是满大街的自行车,没有高楼大厦,国民每天都跟在菜市场讲价一样的叽叽歪歪,愚昧而且落后。

这是一种思维的传统认知,在西方社会中也代表着一种思潮,通常被称为“想象华夏主义”。

所以他们喜欢看这种表现华夏贫穷落后的电影。

《秋菊打官司》如此,《霸王别姬》也是如此,因为这些电影,符合他们脑袋里的华夏形象。

《霸王别姬》为什么在国际上声誉如此之高,还拿了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华语电影的金棕榈?

不就是因为它拍出了外国人想看到的一切东西么。

《小武》本质上也是此类的电影,但不同之处就是贾樟可处理的更写实,更贴近华夏底层社会的真实写照。

贾樟可用近似纪录片的手法将底层人们的生活呈现出来,而不会故意添加那些自诩文化人臆想的畸形的底层人们的故事。

因此《小武》这部电影,对很多西方人来说欣赏价值几乎为零,电影放映不到一半,观众就几乎快要走光了。

就连第一排的片商也有好几个起身走了。

放映厅剩下的人中,除了零星几个观众,就剩下各路记者还在坚守,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职业道德让他们必须得看完这片子,然后回去写稿。

一百零五分钟的电影放映完毕,仅剩下的那几名观众和记者立即起身闪人。

《小武》的首映就在一片惨淡中落幕。

三人看着空荡荡的放映厅,不由地相视苦笑。

此刻就连刘周都有点不淡定了,他记忆中《小武》是获奖了的,但看现在这样的情况,获奖的希望似乎很渺茫。

不会因为自己的乱入,把这部电影的奖项给弄没了吧。

此时还是贾樟可更豁达,说道:

“没事,我们的电影可以在这里放映就已经是惊喜了,不能奢求太多,唯一对不住的就是师弟,这次可能让你的钱打水漂。”

“钱的事不重要,反正对现在的我来说也不是太多,只是有点可惜,这部电影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

其实真要说抱歉的是他刘周,他现在有点担心因为自己引发的蝴蝶效应把《小武》的奖给弄没了,让贾樟可失去崛起的机会。

要知道,贾樟可就是通过《小武》才打响名气的。

“既然如此,那接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