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舌战群臣(3/4)
二:其一是彻底掌控京营,排斥掉那些仍旧掌权却不归心于他的老牌勋贵;其二才是提升京营战力。>
他不在意勋贵利益是否受损,除非会引发乱子。以柳湘莲的行事风格必有应对之策,今日所见也确实如此,武官即便反对也不甚坚决,其中必然做了“交易”。>
至于文官反对,想要行王汝恒之策,听起来似乎很好,但办不到又有什么用!>
倘若按照柳湘莲的法子,真的能走出一条新路,哪怕多耗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他心里已倾向于同意,见柳湘莲安安静静,并不辩驳旁人对他的指责和质问,有些好奇:“柳协理何故一语不发?反对者如此之众,你难道就没什么要说的?”>
听到永隆帝的问题,柳湘莲看了眼最为活跃、吵闹不休的那批文官,奏道:“陛下委臣重任,臣敢不尽心竭力,以求成功?然京营积弊,何止今日?历任协理,何止一人?>
行王汝恒之策者无不功败垂成,身败名裂!臣身死是小,辜负皇命是大!况且辽东事棘,京营护卫京师,至关重要,臣何敢重蹈覆辙!”>
他转身面向那批文官,愤然扬声道:“此辈腹无良谋,唯知空言,徒发议论,于国何益?其所思所行,臣亦深知:>
今日轰然盛赞王汝恒之策,众口一词促臣行之。若敢不从,则怫然怒哉,指臣为佞为奸!>
若臣从之,倘或明日事成,此辈必广而告之,洋洋自得曰——‘此皆吾之功也!’>
倘或明日事败,此辈又必言——‘非汝恒之策不良也,奈何不得良臣行之!此皆柳湘莲之过也!’>
届时必交章弹劾,鼓噪追责,非置臣于死地不可,非如此无以遮掩此辈之罪!>
总之!事成全是此辈功劳,事败全是臣之过错!既无须为成败负责,自可大言不惭,信口雌黄!>
且此中未必不有包藏祸心者,欲迫臣行此不可行之策以令臣死,而后陛下整饬京营之意可休而勿论矣!>
臣不畏死,唯不愿折辱于此辈宵小之手,蒙冤受辱!陛下圣睿,祈请明断!”>
柳湘莲洋洋洒洒说话,无异于破口大骂,把这些人的面皮丢在地上踩,他们成什么人了!>
虽说他们历来都是这么做的,可是能做不能说啊!其他人最多奏疏中抱怨几句,还从没有人敢在殿上公然讲出来的!实在太不讲究了!>
很多人听的懵了,缓了许久才发觉刚刚不是幻听,随即爆发怒骂:“竖子!”“狂徒!”……>
一众官员脸红耳赤,喘着粗气,顾不得朝堂威仪,纷纷喝骂不休,甚至撸起袖子准备一拥而上干架!>
不料柳湘莲还不住口,环视众臣,冷笑喝道:“尔等既说王汝恒之策可行,柳某愿退位让贤,尔等谁肯担此重任?站出来!”>
刚刚还在怒骂叫嚷之人听的一怔,顿时收声,忙后退几步以示谦让——毕竟大家都在退,自己不退岂不就“站出来”了?>
有人心里暗骂,京营练兵是人干的事儿么?谁想死谁去!>
“退位让贤”一出,很多旁观的文官气愤不已,这不也是他们的手段么!柳二郎又偷师!>
不过他们以辞官作威胁,也不会这样玩儿啊——你退你的,怎么牵扯起别人来了!委实不当人子!>
“悖逆!”“目无君主!”……>
短暂安静之后又是一片轰然大骂,似乎今日要将柳湘莲当堂骂死。>
武勋本来事不关己一般,见柳二郎和文官斗嘴竟不落下风,一时都啧啧称奇,换作他们可是尽受气的。>
柳湘莲也不想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