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铁三角(1/2)
皇后与太子告退后,批完奏本的朱雄英,便叫来了刘璟、铁铉,喝喝茶,下下棋,这已经俨然成了三人的定例,就靠这打发时间呢!>
用朱雄英的话说,监牢里牢犯判的是有期徒刑,他们君臣几人,就算是卖给大明朝了,这辈子都消停不了。>
年近不惑,他才领悟道,先帝为什么喜欢与汤和唠家常。这人啊,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得聚在一起,扯扯闲篇,一起熬着吧。>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棋无悔大丈夫。铁鼎石,你懂不懂规矩?”>
“臭棋篓子就臭棋篓子,你不行就下来,我跟皇上下。”>
这两家伙年纪越大,脾气越大,跟小孩似的。呛呛呛,天天呛,他俩烦不烦不知道,反正朱雄英是习惯了。>
敲了敲桌子,朱雄英沉声道:“我说你俩年过半百的人了,当祖父的人了,咋越活越回去呢!”>
“昨儿,凉公来见了朕,问起西北的事,他呀,还是惦记西边。”>
这十年来,朝廷继续施行休养生息,抚民以静的政策,与民休息,滋生人丁。虽然也打了一些仗,但并未劳民伤财,军费来自商路,收支也算平衡。>
而先帝、仁宗在世时,都有经营关中之意。朱雄英为此也制定了一些列政策,包括洪武时提出的,效仿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之事。>
虽然没有明说要迁都之事,但朱雄英早在几年前,便下旨于龙首原-唐大明宫的旧址上,新建一座宫城,规制皆按唐制而行。>
为了建这座新宫,他还征集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成立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工程部队专司此事。>
而蓝玉呢,一直觉得关中的西、北境的战略纵深不够,应该再扩一些,建一些新城,为子孙后代多布两道屏障。>
当然,还有一点没有说破,又心照不宣的是,蓝玉年纪大了,再不打仗,就得死在榻上。他不怕死,就怕没尽这最后一份心力,无颜下去见先帝、仁宗。>
呵呵,“陛下,您这就是关心则乱。臣昨儿还见他在宫门踹蓝春、蓝斌兄弟俩,那身手敏捷的。”>
蓝玉有病,心里有病吧!那老家伙老当益壮,比他和铁铉活的都硬实,按照身子板算,还不知道谁能活过谁呢!>
老头难受的就一样,那就是闲坏了,自打平定燕庶人之乱,他就再没带过兵。每次拜将出征,老头就眼热一次,怕只有陛下看不出来。>
铁铉呢,对皇帝与凉公之间的情义,还是赞同的。蓝玉打仗的本事,他不担心,国朝多少将领,都是他踹着当上大将的。>
可他是担心蓝玉的身体,廉颇老矣,打仗即耗体力,也耗心血,他要是有了意外,那军队该怎么办,很有可能是要吃败仗的。>
他蓝玉打个败仗,事极小,大不了就是晚节不保。可大明要是打了败仗,几十年建立的国威、军威,可就一朝沦丧了。>
指了指两个家伙,朱雄英笑了起来:“书生永远成为不了真正的军人,你俩挥舞鹅毛扇行,可挥戈上阵,凭血勇,不中。”>
对军人而言,赶上国运正胜,就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路高歌广布军威震四方;赶上国运不济,王朝末日,那就是慷慨悲歌奔战场。>
总而言之,军人得死在战场,死在马上;老死于榻,非真英雄也!要不是当了这劳什子皇帝,朱雄英也真想这么结束自己。>
为什么总说,老兵永远不死,只是逐渐消亡。军人就是燃烧自己的生命点亮别人,且一茬借着一茬,马革裹尸,与帝国同辉。>
蓝玉的身上,是有很多毛病,论官箴,他连二流都不如。可作为军人,他的心是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