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帐叙(1/2)
在人们一贯印象中,蓝玉打仗就看一样-勇!没一往无前,破釜沉舟的勇气,他当年早就死在洪都了,哪里还有今天。>
可这次出征,蓝玉一改常态,以其骑兵左右迂回击敌,大规模运用炮兵,稳扎稳打,务求将减员降到最低。>
大伙都以为,大将军年纪大了,心软了,动了恻隐之心,是为了少添孤儿寡母啊!攻陷吐鲁番、火州之后,蓝玉命大军就地休整,等在徐允恭的中军。>
“大将军,您这是在等末将?”>
“人老多心,不叫你来参谋下,老夫不放心。”>
将徐允恭拉到地图前,蓝玉说了起来。他们的北部是接壤就是亦力把里本部。可不是败退和静、铁门关一线的吐鲁番部能比拟的,这才是东察哈台汗国的主力。>
眼下击溃吐鲁番部,开门红是有了。南边的杜格拉特部等十二部,又被沐春所牵着。一时间恐难以北上支援。>
那么一来,战事就简单了,拿下亦力把里,尽俘其王室,大事可定,东察哈台汗国就此灭亡。>
而要进攻亦力把里,无非走两条道路,一路北上米泉,沿河一路向西,经玛纳斯、沙湾、乌苏、精河、博乐、温泉;再南下阿力马力、霍城,可抵其都之下。>
大河两岸,不仅城池众多,更是部族密集分布,加起来约末有近百万之众,其中有二十多万正规军,是东察哈台汗国的北部重要防线。>
这条路虽然城池、人口众多,但沿线水源充足,补给方便。打垮了他们,就算断了东察哈台汗国的一条膀子,也是看似最稳妥的一条路。>
可这条路,伤亡太大,战前皇帝特地叮嘱他,用炮弹换人命,大明的子弟,决不能成为积累军功的牺牲品。所以,前后思虑,蓝玉瞧上了另一条。>
“大将军,是想学魏将邓艾的旧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吧!”>
明摆着呢!翻过博脱秃上,过大小裕勒,沿着孔葛思一路,便可直抵亦力把里。>
当然,翻越三座大山,近千里的山区,明军依赖的重型火炮肯定是指不上了,只能选择轻装简行。>
而穿过大山后,又要以闪电般的速度,拿下纳刺秃、孔葛思、哈刺三城及重镇-新源,那就得拿人命去添。>
恩,捋了捋胡子,蓝玉满意的点了点头,徐允恭到底是历练出来,举一反三,一点即透。没错,蓝玉就是这个意思。>
他不是担心损失过多,朱雄英事后追究,而是担心明军能不能穿越这千里荒山,出来后还能不能再战。>
唉,徐允恭是赞同大将军这种忧虑的。慢慢荒山,轻兵而出,路情不明,水源不明,前途未卜。>
“可这条路,的确是馋人的很,这事要成了,绝对算是一记重拳。即便。”>
即便不能像邓艾那般迫降蜀国,最起来能打乱东察哈台汗国的部署,势必会影响北部防御力量,明军主力便可以大有可为。>
馋人啊!谁瞅见这种时机,眼睛也得放光。>
吧嗒吧嗒嘴,蓝玉沉声道:“老夫倒是有个人选,驸马都尉-长兴候-耿璇。”>
洪武朝西征时,耿璇曾率部追击东察哈台残军,穿越千里朔漠,大捷而还。他在明军中的地位,也是这一仗打出来的。>
给他三万大军,带足给养,试上一试,也许就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磨了下巴,徐允恭点了点头:“人选倒是不错!可他毕竟是驸马,万一有了闪失,大帅与末将都担待不起。”>
江都长公主,那是仁宗与孝康皇后的嫡长女,地位超然。耿炳文虽然已经过世,但与皇帝私交甚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