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万般皆是命(2/5)
毕竟金贼都走了,剩下的几乎都是空城。>
只要赶路急,能抢在第一波进城,那就是功劳。>
有了功劳加上两朝的双进士,妥妥的高官起步。>
按照建炎四年中、绍兴初年的节度使制度。>
手里有兵,镇抚使兼知州轻而易举。>
收复数州之地,宣抚使兼知数州或是知府,也未可知。>
稳定一下地盘,操练一下新军,再过个一两年、两三年。>
拿着军队、地盘,再跟小朝廷换个枢密使。>
讲讲价,怎么也能换一个签知枢密,执政级别就到手了。>
有了南宋小朝廷国防部次长的位置。>
再转换一下官职差遣,妥妥的少奋斗二十年。>
“杨夫子,小的差人去打听回来了。>
濠州知州孙逸,年前就逃去建康府投奔杜充了。>
如今濠滁二州,归在权知州、节度濠州军马、武功大夫刘位治下。>
刘位是招信县豪强,带着兄弟子侄乡党聚成义军,他的官位是杜相公给的。>
刘位如今就在招信县的横山寨立足,人马不过两三千余。”>
杨夫子不怎么看的顺眼的关三郎。>
兜头一盆凉水,就浇灭了杨博国防次长的遐思。>
听着刘位节制濠滁,手下人马也就两三千。>
还是杜充那不是人种儿的封的官。>
杨博的心又有些凉了。>
士大夫们倒是长了两条好腿。>
满腹经纶用来判断形势也很是准确,蹽的及时。>
思维还很缜密,蹽的时候还不忘拉垫背的。>
蹽不了的,也有一张好嘴。>
司马懿的战、守、逃、降、死,让他们玩的炉火纯青。>
伪齐的刘豫,伪楚的张邦昌,城下之盟求和亲的邓珪。>
搜罗宗室帝姬的开封府尹徐秉哲,金人的好外公、吏部尚书王时雍。>
还有刚降不久的宰执杜充杜相公。>
想必投奔而去的孙逸也是一样。>
这样的文人士大夫,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据城死战的多是杨夫子看不上的贼配军。>
杨博还没听说那个文臣士大夫,据城死战,力战而亡呢?>
前有种师中,近有李彦仙,后面马上还要加一个赵立。>
士大夫们看不上的贼配军,演绎着忠孝节义。>
儒家的牲口们却将忠孝节义,就着东京汴梁的繁华吃进了肚子里。>
养出了一副无耻的黑心肠。>
关三郎能打听清楚刘位的跟脚。>
显然这位权知州,也在打着小朝廷的旗号招兵买马。>
这些消息应该都是刘位放出来的。>
濠滁二州的地盘,几万人都守不住,两三千人纯属开玩笑了。>
本地豪强,两三千人,实力如何不问可知。>
粮饷显然是不足的。>
杨夫子的十八万人,一顿饭就能吃的这位权知州倾家荡产。>
“关三郎,可能探知淮南西路还有几个州、府、县城,在朝廷治下?>
附近的大股势力,还有几个?”>
将大致信息在脑中转了一圈,杨博才开口问了更严重的问题。>
这些信息才是确定十八万流民,下一步行止的关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