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黄天荡(一)(2/5)

金家寨相扑手,就看管着一两千青壮。

算上金六郎一路笼络的汴梁城好汉。

一两千人之中,也不过几十个真正听话的。

架构疏松,没有经过战阵的流民,只能看上去唬人。

真正能打的也只有顺风仗而已。

战线过宽,不用短兵相接,一阵箭雨下来,流民大军就很容易溃散。

战场接触面过宽的牛头山,对于流民大军而言,可不是占据地利的好阵地。

而是引颈就戮的屠宰场。

莫府山下,前沿受老灌河淤塞的影响。

遍布泥沼、水塘,土质也极为松软。

马匹想在这样的地方疾驰,需要考虑一下,马腿够不够硬。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莫府山下,只有靠近山体阳面的一侧,有面积不大的平地。

而这里也扼住了黄天荡战场的咽喉。

虽说不利于大军展开,但背后的莫府山却是缓坡,完全可以依山而战。

莫府山的战场比牛头山四敞大开的战场,小了太多、太多。

虽说有利于马队突刺破阵。

但是有杨夫子在,宗弼的马队是派不上用场的。

下马对战,也差不多是一队队的添油战法。

这种战法杨夫子不惧,因为他人更多,而且有山势依靠。

只要战阵足够厚实,再精锐的悍卒,也会被累死在战阵之中。

困死战马的手段也很简单。

挖坑、下绊马索而已。

流民之中农夫太多,而且农具的数量不少,杨夫子一声令下。

自江岸开始,至莫府山的延伸地带,半尺深的陷马坑必须挖满。

江河岸边,土质松软,用手都能挖出小坑。

有了农具,一个壮丁,一天至少挖坑几千。

绊马索也很好弄,将沿河的干芦苇收起。

搓制成小臂粗的草捆,以树枝、木楔固定。

马匹慢走不太受影响。

想要冲锋,肯定是人仰马翻的结局。

站在山下看着千疮百孔的地面,延伸到了视线之外,杨博也是信心满满。

有个五六天的时间,杨夫子能让黄天荡周围的地面上,布满这样的陷马坑。

到时候别说是骑兵冲锋了,战马能不能走过来都是问题。

背靠莫府山,有充足的树枝,多半陷马坑,中间还插了木刺。

宗弼可以慢慢的埋坑推进,但战马冲锋依旧是受限制的。

随意野战跟择地野战的区别就在这里。

虽说都是野战,但结果大不一样。

初春的野山辅食丰富,加上自韩太尉手中买来的粮食,省着吃两个月饿不死人。

“小夫子,上官太尉差人禀报,人马已经进驻健康城。

城内稍有抵抗,死伤百余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城内有贼虏所存粮草十数万石。

城内外官仓,多有烧损的粮食,尚可食用。”

听着新任秘书李娘子的禀报,杨夫子又是信心大增。

近期的粮食问题算是解决了。

看着身着布甲,脸上有些狼狈的新秘书。

杨夫子便起了剽诗的骚情。

“知会上官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