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黄天荡(二)(1/5)

坚定了信念之后,望着山下的江川,杨博缓缓开口。

“李娘子,此战是定国之战。

死人盈野,在所不惜。

北地,短时间是回不去了。

如今淮南、江南乱匪肆虐、民生凋敝。

想要经略淮南、江南,在大江之南再造玄黄。

必须打掉宗弼这头恶虎。

我让你写的檄文,就是为了聚集江南乱匪决战宗弼。

一战功成,宗弼伏诛、乱匪凋散。

淮南江南得以喘息,朝廷得以在江南立足,一箭三雕之计。

可惜,乱匪至今未至,宗弼虎踞江湾。

杨夫子有些力薄了。”

搜遍脑海,杨博也找不出现在南宋能反攻江北的机会。

将心中擘画的图卷,说给李易安听。

杨博也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至于李易安听不听的懂,那都是无所谓的。

失掉了黄河防线,也就是失掉了淮河以北的土地。

赵苟爷的小朝廷,也就只能偏安江南了。

守江必守淮,这也是前朝、后世一代代积累的经验。

尤其是对手是游牧民族的时候。

失却黄河天堑,防线之后,几乎都是一马平川之地。

除了坚壁清野,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阻挡游牧民族的攻势。

被牵去五国城的两位赵家皇帝,稀里糊涂的丢了黄河防线。

坚守的地利也就没了,如今河南、江北的沦落,就是必然的结果。

收复故土,喊声口号倒是简单。

但如今的小朝廷,无论是经济,还是战力,都不足以维持与金贼的战争。

没有诸多的巧合,收复失地也只能在淮河流域。

一代战神岳爷,用生命试过,客观条件不允许,主观上更是如此。

这点倒是与赵苟爷绍兴年间的施政方针相吻合。

以西北尚存的西军精锐牵制金贼大部。

借机扫平两淮跟江南的乱匪,将主要精力,放在经略江南上。

以经济优势,抵挡金贼的战力优势,也是得到过验证的。

攘外必先安内,用在这里算是妥帖。

至于北伐,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经济实力,小朝廷都不具备。

未来北伐也是一次次的送人头之旅。

而且打的还多是北地伪齐,属于自家内斗。

死的几乎都是汉家儿郎,何苦呢?

调整兵员、整顿经济。

有了实力,才有北伐的底气。

如今态势之下,杨博也认为,高呼收复故土的口号。

低头经略两淮、江南,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将心里的谋划带着忧愁说出,杨博的心气立马就顺畅了许多。

给李易安讲解完之后,他心里对于未来的趋势,掌握的也更深刻了一些。

“小夫子果然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易安不及。”

听到身后名人拍马,杨夫子很是熨帖,这话听着就舒服了。

散掉心中愁绪,还能被人热乎乎的拍上几下,感觉真是很舒服的。

“李娘子,你若是能时常这么拍几下。

杨夫子多给你留几个半阙,让你做念想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