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建康城内我为王(2/5)
纪律性,是维持秩序的必需。>
执行一些严刑峻法,对于目前的建康府而言,也是必需的。>
“太尉,此事可否暂缓?”>
刚刚在城门挨了训斥的李易安,又不合时宜的开了口。>
在她看来,杀义军、乱匪无碍,可杀宋军将领,就有些僭越了。>
立碑杀人,这不是将证据交给朝廷了吗?>
“岳都统以为呢?”>
扫了一眼李易安,杨博知道无依无靠的大词人,这是铁了心跟随。>
但这位也是读史读傻了。>
史书只能当做故事看,真正的忠孝节义,那是要符合自身利益的。>
纯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那这天下就没有完人、好人了。>
以这样的标准读史,也读不出史书中的斑斑血泪。>
“太尉所言甚是,如今江东离乱,不以军法处置,难以使江东在短时间之内安定。>
如今已近春播之际,迁延时日,恐仲夏之时,就要饿殍遍地了。”>
杨博的说法,岳飞举双手赞成。>
他自宜兴而来,一路所见所闻,已经跟当年的汴梁附近差不多少。>
春播延误,那仲夏之时必有粮荒。>
一旦粮荒,江南各地必然义军、乱匪四起。>
若被金贼戳得战机,可能就是另一场靖康离乱了。>
“李娘子,有句话说得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此刻,江东地方要的不是仁义道德,而是要快速平靖。>
按我之前说的,岳都统也要自壮丁之中,拣选合适的人手。>
以你本部人马为锋矢,一边备战金贼援兵,一边平靖建康周边。”>
军务,杨博不打算过多的参与,因为他并不擅长。>
大概的规划给了,平靖地方,对岳爷而言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别说是岳爷、李成了,就是夯直的金二,做这个也是手到擒来的。>
带领足够数量的壮丁一路横推一帮流民,没什么技术性可言。>
大致安排之后,杨博赶走了想要一直跟随的岳爷。>
如今威胁最大的就是孛堇太一部援军。>
至于宗弼残军,有岳爷的轻骑牵着。>
转头攻取建康府城,既不合兵法,也不合宗弼如今的处境。>
威胁虽有,但也仅仅只是威胁而已。>
如今建康府城周边,既有上官悟的万余人马,也有杨再兴的五千甲士。>
算上金六郎的壮丁,三五万人可以参战。>
金兀术得多想不开,才会攻击这样的城垣?>
府衙比废墟强点有限,杨博安排金三娘带人收拾住处。>
他也没在府衙多待,而是带着百余人的甲士,登上了建康城墙。>
居高临下,杨博扫视整个建康府城。>
与想象之中的一片白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除了府衙之外,与府衙对面的江宁县衙,也没遭受什么损失。>
至于城内的民居,也就靠街的位置损失比较大,城区之内,还是留下很多建筑的。>
看来,许多事情还是要亲眼见证一下的,听了上官悟所说。>
杨博以为整个建康府城,真的变成了一片白地。>
现在看来,城内最多三分之一的建筑受到了焚城波及,许多地方还算是完整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