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77 指路(2/3)

了一台,b的286,是单位买,所以没怎么考虑价格,按照一万五成交。

内核都差不多,为什么组装的能便宜那么多?

按何大城话说,是税的问题,进口的b电脑整机过来,走的是一个很高的税率,里面的配件走另一个渠道过来,能便宜好多,只需自己组装即可。至于这个渠道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配件比整机要轻便很多,方便携带与运输……

因此买整机的简直就是冤大头,不过个人的冤大头还是少数,能花得起一万五买电脑的,也不在乎那些钱了,关键还是这冤枉钱都让组织给掏了,比如冀北电厂什么的……

有的时候也不能怪那么多人挖这个角,赚这个钱,谁让你墙角那么松,钱那么好赚的?在很久以后国企自负盈亏的政策普及后,这一点有了相当的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锅,又是免不了的了。

装机付账完毕,几个小伙子甚是热情,还帮忙把其搬到了车上,聊了又聊,这才放张逸夫二人离去。

对于何大城来说,剩下的就是等消息,顺利的话,大单若是能落到自己这里,走起量来,还是有些赚头的。

送走张逸夫,何大城掏出了几十块钱,递给皮衣男,基本的皮条费还是要给的。

“得了得了。”皮衣男推辞笑道,“这生意你们也没赚,算了,我在旁边听得也挺有趣儿,就当上课了。”

“哎呦?你什么时候这么好学了?”何大城拿出烟盒递给皮衣男笑道,“对你也有帮助?”

“呵呵,看着你们发财,我一个月只有千儿八百进兜,也做不踏实不是?”

“是啊。”何大城看着张逸夫的背影方向,“这位真是高人,不知道在美国混到了什么地步。听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获益了,张逸夫找到了物美价廉的渠道,何大城等人则收获了比金子还要珍贵的未来趋势。

唯一倒霉的怕就是文天明了,他辛苦半年多的收成,只是一个中关村拉生意的小痞子一个月入账。

遍地黄金,这话不假。

张逸夫没急着返程,是想着总要给家里带些东西才对。之前家里有一台很旧的机械相机,连快门都不怎么灵了,老爹老叨唠着想要个新的,但又不舍得买,这会儿来到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不搞点儿东西回家总是说不过去。

买相机倒是没那么多麻烦,张逸夫最后选的还是国产凤凰最经典的那个型号,在冀北这样一台相机足足花了400元公款,但在这里,向晓菲一番痛砍之下,足足便宜了小100块,又是文天明半个多月的工资。

下午回家,老爹得到了新相机,嘴里一面骂张逸夫乱花钱,手上一面捧着新玩意儿不亦乐乎,赶紧装上电池去院子里摆弄起来。

老妈这边也终于赶工织好了毛衣,虽然款式颜色很凄惨,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好东西了,穿在身上,人暖心更暖。

这天晚饭,张逸夫倒是没在家吃,恰逢年底,他早早约上了身在蓟京的同学,来一次小型聚会,都是圈内人,大家自然也会珍惜这个机会,悉数来场。

话是这么说,但这个所谓的聚会,无非是张逸夫、郝帅、郑道行、夏雪四人而已,外加一个向晓菲混吃混喝。

吃饭的事情,张逸夫也没打算跟牛大猛客气,厂长大人先前说了,来蓟京是出差,有招待方面的发票记得留着。想一想,这次吃饭完全可以算成宴请电力部和电管局几位年轻有为的同志,张逸夫算是帮牛大猛走关系,让电厂请个饭不在话下。

于是乎,这个地点选在了二环边上的一家高档饭店,众人有幸品尝了蓟京为数不多的自助餐,120元每人的规格足以让文天明哭泣,但这相对于张逸夫未来帮冀北电厂省下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