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楔子:隆安旧事(1/2)

永二年夏,蝉鸣不尽,声声入耳。晌午的阳下长街已空无一人,皆b暑去了。

茶楼中坐满了人,一月白衣裳的说书先生长袖一挥,捋着长须正说得兴起,一旁的街坊们挤在长凳上,用手杵着脑袋听得入。

“当其时逆贼正猖獗,领十数万叛军盘踞上虞郡,不日便要朝会稽郡挥军而来,朝廷震怒,任命北府军前去镇压……”

此时偏门有两人走入茶楼,两个男子皆是一身半旧的普通常服,一人约莫六十的年纪,虽非盛年,却依稀可看出衣裳之下的肌肉挺拔健实,神刚毅,大步迈进门来。

另一人稍微z后半步,打扮无甚特别之,只是相比第一人,脸上阴柔之略甚。

小二打着哈欠伺候两人坐下,因茶楼人满为患,他们只得坐到靠近日头的窗沿边上。

那说书人继续道:“诸位莫要小瞧多年以前已经威名赫赫的北府军,当年胡人子野心,苻坚派八十七万氏族军以谋我朝山河,却被建武将军谢玄所率的八万由民组成的北府军打得落花水,此役史称淝水之z……”

门外又有三四名高大健壮的男子踏入门来,却不声不响,远远地坐在边缘。

首先进来的二人坐下后,一人倒好茶,低声道:“主子。”

那刚毅男子点点头,也不看那劣质茶叶泡出来的茶水淡,仰头尽数喝下,专注地听那说书人讲史。

说书先生继续滔滔不绝地将起当年轰动一时,史书中多番称颂的淝水之z,直到人群里嘘声响起。

大伙移眸望向发出唏嘘声的一小伙子,那小子浓眉大眼,一副嬉笑的表:“你这话本翻来覆去都重复好几回了,这些日子来茶楼三回,次次都听你讲这段陈年旧事,腻死个人。”

大伙哄笑起来,纷纷应和着要听新故事。

那说书先生毕竟是个读书人,心气高,怎么听得了别人说他江郎才尽,黔驴技穷?傲然道:“在下倒是有一段秘史,就怕尔等不敢听。”

那小伙子倒不信,牙尖嘴利道:“既然是秘史,你又怎可得知?先生可别欺负咱读书少,尽拿编造的话本诳大伙。”

说书人沉不语,大伙好奇心被起来了,嚷嚷着让他说。

说书先生清一清喉咙,装模作样地四周打量一眼,压低声音道:“此乃二十余年前的事了,只是有关当今圣上隐秘,故史书工笔,正史副册,皆无记载。若非在下游历四方,偶然听得此事,大约这轶闻就要失传于世了。”

说着一顿,见人人一副神向往的模样,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说书人续又道:“大概是隆安年间,江湖中有一奇女子,容瑰丽,非常人能及。此女子有千般好,只是那出身略有瑕疵,非正派人家,当年那民风不似如今这般自在,这等出身的人,从前是被视为草芥的,该女子奇就奇在子张扬,如林间云雀,武功又高,从来不为世俗所拘,故一时被视为异类。某次机缘巧合之下,女子与另一阶层的世家公子相识,两人……”

“那公子可是当今圣上?先生要说的莫非是宫闱野史罢?”人群中又有人兴冲冲发问。

“非也非也,”说书人摇头:“圣上寒门出身,乃无可匹敌的当世豪杰,再说这两人相之时,还未见圣上呢。据闻两人起受礼教束缚,本相忘于江湖,谁料命运牵扯,令两人产生多番纠葛,最终竟能相守,只是当时生逢乱世,前朝君臣昏庸,北方有胡人觊觎,家皆在风雨飘摇之中……”

说书人摇头晃脑,将此轶闻朗朗道来,说到彩之叫人拍案,仿佛当年之事有如目睹。

整个茶楼的人安安静静地听着,竟不敢发出丝毫杂音打扰。

夕阳西下,西斜的落日坠入云层,余热散去,隐隐有清的风吹来。

茶楼之外已有嬉戏的孩童溜出家门,四奔跑,结伴玩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目录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