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卷第001章 三个月后再找人(2/4)

那可是晚稻,无论在什么时候,晚稻都比早稻要好吃。

这种东西数量不多,但是能卖出好价,达官贵人、有钱人家里就喜欢吃这种,又香又软。就连谷米行收粮的价格,晚稻的谷米都要比早稻的贵上几成。

不过,也只有这个时候价格最高,正是黄青不接的时候。要是等过了夏收,去年收的晚稻米就算是陈粮,哪怕是晚稻,价格也会开始下落。因此,谷米行迎来了今年的粜米第一个小高峰。

大少爷就在这里呆着,看看今年的行情。

晚稻早收之后,过了几天,又是开始收早稻,等着钱急用的乡亲们把刚刚收上来早稳谷米快速晒干,前来粜谷。

不知不觉了,时间就到了七月,到了今天,今年夏收第一波粜谷粜米基本上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乡亲们要忙着秋种,插秧、种豆、种番薯、花生翻秋都是在这个时候落土,夏收秋种是赣南最忙碌的时间,秋收冬种,春收夏种远远没有夏收秋种的忙碌。接下来的半个月,乡民们根本没有时间前来粜谷米。

又街道里呆了几天,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再过几天就是八月,很快就满三个月了,想到这里,朱学休的脸上就忍不住的想笑。

朱学休很想知道他三个月不在家,家里的老家伙会怎么样,有没有想他,要知道,他从来没有这么久离过家,十天半个月都不曾有,几乎都是早出晚归,从不在外过夜。

朱学休没想过让阿公来接他回家,想都不用想,如果会这样,那老爷子就不会是邦兴公,如果邦兴公来接他,朱学休不会高兴,反而会想着他是不是又犯错了,让老爷子离着几里地,特意前来收拾他。

想到这里,朱学忍不住的又笑,坐在棺材板上,打着赤脚,跷着二郎腿。

二郎腿,在赣南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坐姿,不能对着身份尊贵和比你的年长的尊者翘二郎腿,不然就是失礼。

想了一会儿,朱学休觉得应该提前几天回去,好好安慰安慰家里的孤独老人,让阿公欢喜一下。

想到这里,朱学休把二郎腿收了起来,转身问着谷米行里的掌柜,谷米行就在铺材铺的斜对面。

“今天收了多少,与去年比怎么样?”

“这个数!”

掌柜没有说出具体数目,只是伸出两个手指头,朱学休一看便知,对方说的是多收了两成。

看到这手势,朱学休笑了。

“又多了几十担,看来今年的雨水不错,希望晚稻也能好些。”

大少爷嘴里说着,不过又突然想起了接下来的田土之争,不由得心思变得沉重,嘴里叹了一口气,道:“唉,这或许是仙霞贯最后的盛世了!”

谷米行多收个几十担,或许称不上是盛世。然而乡亲们的喜悦却是实实在在,回到村里,大少爷就能感觉到族人们的喜悦,那是耕着地都在唱歌,喜气洋洋。

仙霞贯的客家人,耕地唱山歌那是随处可见,毫不出奇。

做累了、清闲了,那是山歌;

开心了、痛苦了,还是山歌。

只要有心思,哪怕是端着碗,吃着饭,那也能给你现场编出一首唱着来。

那也只是稀松平常之事!

村头、田尾、山坳里、水沟旁,随时随地都能够听到客家山歌那独有的腔调。

离家几个月,没有摸过枪,朱学休回来后,一个人在采山的山谷里的打靶场练习打枪,耳边到处都是山歌的声音,直到傍晚时分,采山关口对面的茶林里还传出了妹子的山歌声。

男人唱歌和女人唱歌相差很远,尤其是赣南,男人唱不出西北的那种大气和苍凉,只有妹子清脆的歌喉才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听着茶林里传出来的歌声,朱学休突然想起了端午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